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交互”概念下的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实践

发布时间:2020-09-30 12:16
   本论文是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结合次坞新村公共空间的问题与需求,以“交互”概念作为理论指导,对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作品展示;第二部分为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报告:一是设计需求报告。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报告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从政策背景与文化传承的层面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社会价值与传统文脉延续的需求;第二,从当今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与问题层面,提出了忽视受众需求、空间体验单一、公共生活的消失、空间质量的欠佳四个需求;第三,聚焦本设计的基地现状与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发展、文化、空间、受众四方面的需求;第四,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框架,为整篇论文提供框架指导。二是理论研究报告。从本课题的核心“交互”概念界定入手,阐释在本课题中的意义;然后通过整理国内外对乡村公共空间、交互设计模式、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景观互动性、交互在现代乡村公共空间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现阶段乡村公共空间的理论研究现状与现有的交互设计模式,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案例中关于交互在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营造手法;最终提出本课题的设计方法。三是设计过程报告。以交互设计的研究模式为整个设计过程的框架,以people—目标用户阐述,action一用户行为阐述,context一场地空间筛选,technology—交互技术导入这四个步骤进行设计,在交互技术导入阶段导入感官、行为、情感、交互装置四种方法,推导出最终的设计成果。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与应用价值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四是设计总结报告。在乡村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乡村的公共空间建设成为了忽视的地方,人与空间关系逐渐疏远,通过“交互”概念理论的指导,能够较为合理、准确的提炼受众的需求,加强人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使空间活化起来,解决基地的问题并满足具体需求。
【学位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2.26
【部分图文】:

基于“交互”概念下的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实践


图I.1-I设计版面1来斌:作者自绘

版面,作者,理工大学,论文


-3设计版面3来颐:作者自绘

版面,来源,新村,公共空间


一设计版面魂来源:作者自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琳英;;康琳英——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9年01期

2 张智昊;闫英慧;王子月;;墙绘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36期

3 高倩;;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J];印染助剂;2018年06期

4 熊瑶;张秀;;基于存量环境更新的新市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南京星甸案例[J];中国园林;2018年07期

5 孙月;;公共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评《公共空间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8年11期

6 庞]Z;;城市商业公共空间设计方法[J];城市环境设计;2016年05期

7 张艺;张善庆;;人文生态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8 王力忠;崔婧媛;田秋月;田春雨;;以使用者为导向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以张家口市为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9 刁艳;王诗彤;;将“自然”归还地下——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J];四川水泥;2017年05期

10 张慧;汪文洁;张安然;;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J];大众文艺;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卉;李铌;;基于行为心理的高校公共空间设计[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6年

2 梁晓琳;;从零碳空间新理念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3 叶鑫;邱乐;毛志强;;儿童参与在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的应用[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8年

4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场所的回归[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春妮;;合肥市旧城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探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阴玉洁;赵健彬;;晋中地区中小城镇规划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Ⅰ[C];2016年

7 王娜;白洁;;谈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边缘效应[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玮玮;;基于可意象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翔;武凤文;邓云康;;基于生态城市理论分析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东云;回家 公共空间设计主题[N];经济消息报;2000年

2 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秦红岭;提升性别敏感 营造性别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N];中国妇女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倪超英;共享城市自然空间[N];建筑时报;2012年

4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韩亚聪;中老年人相亲交友场所何处觅?[N];中国妇女报;2016年

5 刘文宁;光鲜的城市与舒心的日子[N];工人日报;2018年

6 ;香港的一半 美国的三分之一[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流动”的彩带[N];中国花卉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兆汝;城市“客厅”怎样更宜人[N];中国建设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莉莉;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管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基于“交互”概念下的次坞新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实践[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程灏t

本文编号:2830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30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