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号召。以农业为主题的新式观光生态旅游模式逐渐发展起来。我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栽培历史,茶叶资源极其丰富。以茶为主题,建设茶文化生态园,成为了很多茶区的新探索,这对加快茶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三产融合、产业脱贫;传承和弘扬茶文化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此外,体验传统茶文化的魅力,以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何往与追求。但是现阶段,茶文化生态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同质化、盲目化问题较为严重。本研究通过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梳理出茶文化生态园在规划建设中的原则及方法,以期为观光茶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文通过运用资料调查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实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理论、景观规划理论、观光农业规划理论、康养景观理论、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等,对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例运用,结果如下:(1)通过深度挖掘我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历史底蕴,概括了茶文化生态园在建设中的功能与类型,并阐述了茶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2)结合相关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从生态多样性、适应性、地域文化角度梳理了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从项目调研、主题构思、总体布局、道路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对茶文化生态园的景观设计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营建的方法。(3)结合茶文化生态园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完成了岚皋县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实践项目。通过对其场地进行前期分析及文化挖掘,确定了茶文化生态园“恬·养·朴·雅”的设计主题;在整体景观氛围与营造风格以恬静淡雅的朴素风格为主,体现康养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在空间构建上力求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各功能区交融镶嵌,形成了“茶山环抱——组团镶嵌”的景观格局。同时,在园区景观要素的设计中,以设计主题为指导思想,以功能分区为依据,对园区地形、水体、建筑及植物等进行了设计。最终将岚皋县茶人村打造成功能齐全、景观优美、康养宜游的茶文化生态园区。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观光农业研究进展
        1.2.2 国内观光农业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观光茶园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1.4.1 资料调查与分析
        1.4.2 实地调研法
        1.4.3 实例分析法
    1.5 研究的内容
    1.6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茶文化生态园营建基础理论概述
    2.1 茶文化概述
        2.1.1 茶文化内涵
        2.1.2 茶文化特征
    2.2 茶文化生态园概述
        2.2.1 茶文化生态园内涵
        2.2.2 茶文化生态园功能
        2.2.3 茶文化生态园类型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景观美学理论
        2.3.3 景观规划理论
        2.3.4 观光农业规划理论
        2.3.5 康养景观理论
        2.3.6 生态旅游规划理论
第三章 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内容和方法
    3.1 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原则
        3.1.1 因地制宜原则
        3.1.2 可持续性原则
        3.1.3 生态多样性原则
        3.1.4 地域文化原则
    3.2 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3.2.1 前期调查分析
        3.2.2 设计主题构思
        3.2.3 总体布局
        3.2.4 生态绿化
        3.2.5 道路游线
        3.2.6 附属设施及小品
    3.3 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营建方法
        3.3.1 自然景观设计
        3.3.2 人文景观设计
        3.3.3 生产景观设计
        3.3.4 生态旅游景观设计
第四章 案例分析——岚皋县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介绍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2 设计定位及理念
        4.2.1 主题定位
        4.2.2 设计理念
    4.3 总体布局
        4.3.1 整体空间布局
        4.3.2 功能结构分析
    4.4 景观要素设计
        4.4.1 地形改造设计
        4.4.2 水体改造设计
        4.4.3 道路交通设计
        4.4.4 建筑小品设计
        4.4.5 植物景观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湘颖;;《公园景观设计》环艺[J];大众文艺;2019年12期

2 康明慧;;浅析地域性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9年14期

3 谢蓓;;谢蓓景观设计作品[J];上海纺织科技;2019年07期

4 蒋良艳;;蒋良艳景观设计作品[J];上海纺织科技;2019年07期

5 周帆;;上海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12期

6 韩晨平;;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原生特点[J];吉林建筑设计;2005年02期

7 杨会芹;;水景在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景观设计展力推中国毕业生作品[J];中国建设教育;2006年05期

9 辛佳颖;许宁;;论当代景观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风景名胜;2019年08期

10 屈湘颖;;《公园景观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林墨飞;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震宇;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周涛;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正超;以川北河为例的北京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马俊峰;北京2008奥运场馆临时性景观的建设与利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博文;基于坝上地域特色的文化场馆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2 赵梦蝶;地域文化在深泽人民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多角度应用与实践[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3 于博;张家口祥顺旅居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4 周鑫;人文艺术符号在高校校园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周文灿;益于儿童成长的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6 杨文静;基于节约型理念的开阳堡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7 郝丹;基于养生理念的城市老年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8 栾彬彬;易地扶贫搬迁居住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年

9 廖剑鹏;基于共生理念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王有梓;茶文化生态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92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92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