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7:33
自锚式悬索桥造型美观、结构新颖,景观及造型上的优势使得这种桥型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目前,自锚式悬索桥的施工存在有支架和无支架的施工方法,而无支架必将是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常用的无支架施工技术的体系转换较为复杂,对于临时锚碇或锚固墩的设置要求较高,并且临时锚碇的修建占用了场地空间。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既能方便地实现体系转换,又不占用场地空间的无支架的施工技术,而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扣挂施工法正是所寻求的施工方法。论文中提出了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并提取了体系转换的关键技术内容。为了从做功有效性方面来研究吊索的张拉过程,基于能量原理推导了吊索张拉过程能量关系式,提出了吊索张拉做有用功的精确算法。然后结合实际的吊索张拉过程中结构变形、受力的特点及千斤顶做功的情况,推导了吊索张拉做有用功的近似计算公式及做总功的表达式,并提出了张拉设备做功利用率η的概念。为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中再结合工程背景的自身特点,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提出了3种典型的体系转换方案,并利用桥梁非线性系统BNLAS展开了体系转换方案的研究。论文中深入研究了典...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锚式悬索桥概述
1.1.1 自锚式悬索桥和地锚式悬索桥的共同特点
1.1.2 自锚式悬索桥和地锚式悬索桥的不同特点
1.1.3 自锚式悬索桥的优缺点
1.2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1 先梁后缆施工方法
1.2.2 先缆后梁施工方法
1.2.3 缆梁同步施工方法
1.3 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研究现状
1.4 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扣挂施工法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工程背景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斜拉扣挂施工法概述及体系转换理论研究
2.1 斜拉扣挂施工法概述
2.2 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关键技术内容
2.3 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的控制准则
2.4 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的理论基础
2.4.1 无应力长度施工控制法的应用
2.4.2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的力学特性
2.5 基于能量原理的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研究
2.5.1 体系转换有用功的精确算法
2.5.2 体系转换有用功的近似算法
2.5.3 体系转换做总功的分析
2.5.4 张拉方案比较及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体系转换关键技术的讨论
3.3 典型的体系转换方案研究
3.3.1 计算参数及研究方法
3.3.2 体系转换方案要点
3.3.3 体系转换施工流程
3.3.4 鞍座顶推机理及桥塔受力特性
3.3.5 临时斜拉桥成桥状态关键参数
3.3.6 吊索张拉控制参数
3.3.7 斜拉索拆除控制参数
3.4 典型方案体系转换全过程结构分析
3.4.1 吊索轴力及应力
3.4.2 斜拉索轴力及应力
3.4.3 主缆竖向位移
3.4.4 主梁竖向位移
3.4.5 吊索竖向倾角
3.4.6 施工阶段主梁及主缆应力包络
3.4.7 施工阶段主塔及钢塔应力包络
3.5 典型方案的总结及综合评估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4.1 引言
4.2 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扣挂施工法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施工控制中的影响参数
4.2.2 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4.2.3 斜拉扣挂施工法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特点
4.2.4 斜拉桥成桥过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2.5 体系转换过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识别及有限元模型修正
4.3.1 人工神经网络及BP神经网络简介
4.3.2 BP神经网络计算流程
4.3.3 BP网络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4.3.4 斜拉扣挂施工法参数识别的特点
4.3.5 斜拉桥成桥过程的参数识别分析
4.3.6 体系转换过程的参数识别分析
4.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桃花峪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方案的比较研究[J]. 李传习,柯红军,杨武,贺君,李红利. 土木工程学报. 2014(09)
[2]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优化研究[J]. 乔朋,狄谨. 世界桥梁. 2014(02)
[3]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J]. 牛登辉,周志祥,吴海军,王邵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4]三汊矶湘江大桥整体模型试验[J]. 宋旭明,戴公连,方淑君. 中国公路学报. 2009(01)
[5]自锚式悬索桥参数影响挠度理论研究[J]. 王志诚,刘昌鹏,沈锐利. 土木工程学报. 2008(12)
[6]自锚式悬索桥力学特性挠度理论研究[J]. 沈锐利,王志诚.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4)
[7]平胜大桥体系转换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J]. 李传习,柯红军,刘建,董创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08(04)
[8]自锚式悬索桥施工中吊索张拉方法研究[J]. 邱文亮,张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
[9]佛山平胜大桥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 胡建华,沈锐利,张贵明,唐茂林,王忠彬. 土木工程学报. 2007(05)
[10]平胜大桥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顶推施工[J]. 陈永宏. 桥梁建设. 2006(S1)
博士论文
[1]基于几何控制法的大跨度斜拉桥自适应施工控制体系研究[D]. 黄灿.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 宋旭明.中南大学 2009
[3]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特性与施工控制研究[D]. 檀永刚.大连理工大学 2008
[4]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动力性能研究与参数敏感性分析[D]. 唐冕.中南大学 2007
[5]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及静动力性能研究[D]. 胡建华.湖南大学 2006
[6]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研究[D]. 石磊.大连理工大学 2003
[7]大跨度悬索桥空间几何非线性分析与软件开发[D]. 唐茂林.西南交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缩短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工期的方案研究[D]. 刘元刚.西南交通大学 2013
[2]基于敏感性分析的自锚式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D]. 谭双全.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D]. 林恰.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过程优化分析[D]. 邢智.长安大学 2009
[5]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参数敏感性研究[D]. 张义.西南交通大学 2009
[6]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误差研究[D]. 李玉耀.西南交通大学 2009
[7]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安装施工控制研究[D]. 朱建甫.西南交通大学 2008
[8]自锚式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控制中相关问题的分析[D]. 彭世恩.西南交通大学 2006
[9]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与实践[D]. 姚昌荣.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07224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锚式悬索桥概述
1.1.1 自锚式悬索桥和地锚式悬索桥的共同特点
1.1.2 自锚式悬索桥和地锚式悬索桥的不同特点
1.1.3 自锚式悬索桥的优缺点
1.2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1 先梁后缆施工方法
1.2.2 先缆后梁施工方法
1.2.3 缆梁同步施工方法
1.3 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研究现状
1.4 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扣挂施工法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工程背景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斜拉扣挂施工法概述及体系转换理论研究
2.1 斜拉扣挂施工法概述
2.2 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关键技术内容
2.3 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的控制准则
2.4 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的理论基础
2.4.1 无应力长度施工控制法的应用
2.4.2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的力学特性
2.5 基于能量原理的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研究
2.5.1 体系转换有用功的精确算法
2.5.2 体系转换有用功的近似算法
2.5.3 体系转换做总功的分析
2.5.4 张拉方案比较及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斜拉扣挂施工法体系转换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体系转换关键技术的讨论
3.3 典型的体系转换方案研究
3.3.1 计算参数及研究方法
3.3.2 体系转换方案要点
3.3.3 体系转换施工流程
3.3.4 鞍座顶推机理及桥塔受力特性
3.3.5 临时斜拉桥成桥状态关键参数
3.3.6 吊索张拉控制参数
3.3.7 斜拉索拆除控制参数
3.4 典型方案体系转换全过程结构分析
3.4.1 吊索轴力及应力
3.4.2 斜拉索轴力及应力
3.4.3 主缆竖向位移
3.4.4 主梁竖向位移
3.4.5 吊索竖向倾角
3.4.6 施工阶段主梁及主缆应力包络
3.4.7 施工阶段主塔及钢塔应力包络
3.5 典型方案的总结及综合评估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4.1 引言
4.2 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扣挂施工法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施工控制中的影响参数
4.2.2 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4.2.3 斜拉扣挂施工法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特点
4.2.4 斜拉桥成桥过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2.5 体系转换过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识别及有限元模型修正
4.3.1 人工神经网络及BP神经网络简介
4.3.2 BP神经网络计算流程
4.3.3 BP网络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4.3.4 斜拉扣挂施工法参数识别的特点
4.3.5 斜拉桥成桥过程的参数识别分析
4.3.6 体系转换过程的参数识别分析
4.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桃花峪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方案的比较研究[J]. 李传习,柯红军,杨武,贺君,李红利. 土木工程学报. 2014(09)
[2]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优化研究[J]. 乔朋,狄谨. 世界桥梁. 2014(02)
[3]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J]. 牛登辉,周志祥,吴海军,王邵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4]三汊矶湘江大桥整体模型试验[J]. 宋旭明,戴公连,方淑君. 中国公路学报. 2009(01)
[5]自锚式悬索桥参数影响挠度理论研究[J]. 王志诚,刘昌鹏,沈锐利. 土木工程学报. 2008(12)
[6]自锚式悬索桥力学特性挠度理论研究[J]. 沈锐利,王志诚.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4)
[7]平胜大桥体系转换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J]. 李传习,柯红军,刘建,董创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08(04)
[8]自锚式悬索桥施工中吊索张拉方法研究[J]. 邱文亮,张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
[9]佛山平胜大桥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 胡建华,沈锐利,张贵明,唐茂林,王忠彬. 土木工程学报. 2007(05)
[10]平胜大桥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顶推施工[J]. 陈永宏. 桥梁建设. 2006(S1)
博士论文
[1]基于几何控制法的大跨度斜拉桥自适应施工控制体系研究[D]. 黄灿.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 宋旭明.中南大学 2009
[3]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特性与施工控制研究[D]. 檀永刚.大连理工大学 2008
[4]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动力性能研究与参数敏感性分析[D]. 唐冕.中南大学 2007
[5]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及静动力性能研究[D]. 胡建华.湖南大学 2006
[6]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研究[D]. 石磊.大连理工大学 2003
[7]大跨度悬索桥空间几何非线性分析与软件开发[D]. 唐茂林.西南交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缩短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工期的方案研究[D]. 刘元刚.西南交通大学 2013
[2]基于敏感性分析的自锚式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D]. 谭双全.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D]. 林恰.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过程优化分析[D]. 邢智.长安大学 2009
[5]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参数敏感性研究[D]. 张义.西南交通大学 2009
[6]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误差研究[D]. 李玉耀.西南交通大学 2009
[7]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安装施工控制研究[D]. 朱建甫.西南交通大学 2008
[8]自锚式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控制中相关问题的分析[D]. 彭世恩.西南交通大学 2006
[9]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与实践[D]. 姚昌荣.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07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0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