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景观与隐喻 ——以彼得多伊格的绘画分析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4 19:16
  本文主要以彼得多伊格为例来阐述笔者在绘画创作中的一些思考,此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彼得多伊格为例,作为本篇论文的一个引入,分析彼得多伊格绘画中对自然景观的观看,到呈现在画面中意境的构建。第一节主要阐述的是本人对彼得多伊格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的印象,大致的通过研究彼得多伊格作品的创作背景、画面技法、绘画风格等几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认知;第二节着重于以记忆的表现为主,即他的童年记忆的作品分析为主,以他的生活经历去了解他,这一节以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小岛—特立尼达岛上的独特记忆为例所展开创作的一系列画作,乃至对他后面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并试着探讨这一系列作画的原意和其中的隐喻;第三节的关注点在于彼得多伊格的创作中的人物意喻的分析,彼得多伊格的风景画中出现的人往往是一个独自的人物,或者是点点星星的人群,这样的安排而使整张画面显得十分具有深意,这一节就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他的作品的内涵。在第二部分中,展开彼得多伊格的自然景观对个人创作中人工景观的隐喻的引导,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一个过渡和衔接。第一节会将彼得多伊格的作品中画面的形式这个方面展开对他创作中自然景观和平常创作的(人工)城市景观的比较,主要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景观与隐喻 ——以彼得多伊格的绘画分析为例


勒·柯布西耶

景观图,景观,蠕行,西印度群岛


就以彼得多伊格儿时景象为题材创作的,儿时的彼得多伊格在西印度群岛中的特立尼达岛(图6)长大,因此我们可以寻觅到彼得多伊格对童年时期的西印度群岛的回忆和迷恋。在现在看来,仿佛有种时间的错乱之感,在向观者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一个小孩子般梦幻的童年故事,又仿佛凝聚着一股强烈的隐藏在内心的压抑之感。这一系列的作品一个接一个地被创作出来,就有一种延迟和停滞的感觉。在他的画面中,一个空洞的,斑驳的场景抒发了作者碎片化童年的情感。特别是在“雪景”系列的工作中,(图 7)《White Creep》(白色蠕行)上百名滑雪者隐隐弱弱分散于一个较平坦的斜坡上,人们都在雪地里面玩耍,而他们的背影都融进在粉红色的微光中,天空呈翻倒的状态一般,好像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崩溃。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彼得多伊格的画面里出现了变化,丰富的颜色慢慢消失,布面的表现变得稀疏,特别是在 2002 年,将近三十岁的时候,他和他的妻子又来到了他幼时居住过的特立尼达岛,而且就在他年轻时居住的地方画画。多伊格在他的生活中浮现的习惯已成为他艺术形象中最深刻的隐喻。此时,他的画作在尺寸上更大、比如(图 7)《White Creep》(白色蠕行)这张画,其用笔就更为粗犷和平坦,有时就如同薄纱一般图 6现在特立尼达岛景观图 7《White Creep》(白色蠕行)布面油画1995-1996 年290 x 199cm

佩鲁


得多伊格并不关需要目的性。而风格,所以这也 In The Ravine》的现实,充满了的一件作品。这的景观。在油画后,艺术家使用手法。拾取了许了房屋所有者的与自然之间的关湖泊,山脉,木或缺的一部分。术家认为,“减图 12拉佩鲁斯墙(局部)布上油画2004 年图 13


本文编号:3495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95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