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大油芒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13:18
  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是禾本科(Gramineae)大油芒属(Spodiopogon)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方地区可以露地越冬,管理粗放,生长迅速,株型优美,是北方地区具有应用潜力的观赏草种。由于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在园林绿化中可应用的资源较少,所以大油芒作为北方地区的观赏草资源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因此,探究大油芒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必要。目前关于大油芒的相关的研究较少,对于大油芒在东北地区的实际生长情况也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为使大油芒能够被更广泛更科学地应用到北方城市的园林建设当中,更需要对大油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为大油芒的生产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试验以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为试材,调查其植株生长特性和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对其自然生长状态下开花、结实情况进行初步探究,为大油芒的生产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东北地区的物候及生长特点:大油芒在哈尔滨地区的返青时间大约在5月初。大约10天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其后进入孕穗期。栽...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油芒生物学特性研究


技术路线

大油,物候期,观测记录,栽培时期


图 3-1 大油芒物候期观测记录Fig. 3-1 The phenophase observations of 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根据试验的初步统计及测定,2018 年哈尔滨地区的大油芒植株群体全年生长天数大约195 天。其物候的情况如下(详情图 3-1):栽培两年和栽培三年以上的大油芒植株群体,返青时间基本一致,大部分植株自 5 月初开始返青,大约 10 天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其后进入孕穗期。自花期开始,不同栽培时期的植株群体之间出现差异:栽培三年

物候期,大油,植株,结实期


注:A:返青期;B:快速生长期;C:孕穗期;D:开花期;E:结实期Note:A:Green returning stage;B:Rapid growth stage;C:booting stage;D:Flowering stage;E:Seed forming stage图 3-2 栽培两年和栽培三年以上的大油芒植株物候期对比ig. 3-2 Phenological comparison of 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cultivated for two and more thanthree year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探究[J]. 张立涛,郑策.  现代园艺. 2018(12)
[2]长期刈割及围栏封育方式对大油芒种群构件特征的影响[J]. 盛军,朱瑶,李海燕,杨允菲.  草地学报. 2018(03)
[3]荆州市18种禾本科观赏草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袁苗苗,安运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06)
[4]禾本科观赏草的特性及其园林应用研究[J]. 孔杨勇.  山东林业科技. 2018(01)
[5]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探究[J]. 高晖.  绿色科技. 2017(21)
[6]镉胁迫下三种观赏草的生理响应及对铜、锌离子的吸收特性[J]. 赵利清,彭向永,冀瑞卿.  北方园艺. 2017(15)
[7]北方地区主要观赏草优良种类调查及分析[J]. 赵克奇,宋凤鸣,蒋凯,何新杰,许建新.  现代园艺. 2017(15)
[8]芒草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价值[J]. 孙峰,王栋,袁建,陈兆进.  河南农业. 2017(11)
[9]观赏草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探究[J]. 吴臣凤.  南方农业. 2017(12)
[10]芒草化学成分及热解性能研究[J]. 张艳红,张柯,王志花,刁英,周发松,胡中立,靳素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12)

博士论文
[1]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 张晋石.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观赏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方萌.长安大学 2017
[2]北方乡土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营造[D]. 李瑶.东北农业大学 2015
[3]观赏草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 丰会民.山东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84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84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