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上海城市旅游地标分类与空间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9 19: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纷纷进行大规模建设,众多现代化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接踵而至的是各式各样的彰显城市建设成就的地标建筑,这些地标以奇特的外形、庞大的体积、惊人的高度博得游客眼球,但追求“奇、异、高、大”的地标无序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破坏城市天际线,割裂城市文脉,使得城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城市旅游地标作为阅读城市的窗口,旅游形象的载体,既能生动传达城市的风俗人情,又能展现城市地域性文化景观,对发展城市旅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地标塑造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旅游地标有利于增强城市作为旅游载体的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正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上海来讲,旅游地标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城市旅游地标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城市旅游地标分类和空间布局为研究内容。通过城市旅游地标类型及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城市旅游地标分类体系;通过网络数据挖掘及相关旅游统计年鉴,对上海城市旅游地标进行类型划分,并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研究上海城市旅游地标空间布局,据此分析其空间布局影响因素;最后对上海城市旅游地标空间布局优化提出相关建议。本...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确定——地标是城市发展及其特色表征
        1.1.2 塑造——旅游地标是城市旅游形象载体
        1.1.3 传承——旅游地标是城市吸引体系重心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解析
        2.1.1 地标
        2.1.2 城市地标
        2.1.3 城市旅游地标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类型学理论
        2.3.2 场所理论
        2.3.3 空间结构理论
        2.3.4 城市意象理论
第三章 城市旅游地标分类体系构建
    3.1 城市旅游地标形成
        3.1.1 城市旅游地标发展演化
        3.1.2 城市旅游地标影响因素
    3.2 城市旅游地标分类体系
        3.2.1 分类研究概述
        3.2.2 分类原则依据
        3.2.3 分类体系构成
第四章 上海城市旅游地标选划与空间布局
    4.1 城市旅游地标选划及类型构成
        4.1.1 数据来源
        4.1.2 类型划分
        4.1.3 类型构成
    4.2 城市旅游地标供给空间布局
        4.2.1 城市旅游地标形态空间
        4.2.2 城市旅游地标类型空间
        4.2.3 城市旅游地标功能空间
    4.3 城市旅游地标需求空间感应
        4.3.1 城市旅游地标市场空间
        4.3.2 城市旅游地标辐射空间
    4.4 城市旅游地标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4.4.1 自然环境因素
        4.4.2 社会文化因素
        4.4.3 城市更新因素
第五章 上海城市旅游地标空间布局优化
    5.1 城市旅游地标空间协同化
        5.1.1 空间功能协同
        5.1.2 空间能级协同
    5.2 城市旅游地标时空均衡化
        5.2.1 空间布局均衡化
        5.2.2 时间布局均衡化
    5.3 城市旅游地标空间网络化
        5.3.1 空间结构网络化
        5.3.2 空间职能网络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影中的“外白渡桥”:作为上海文化表征的符号分析[J]. 刘海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上海迪士尼国内旅游流地理分布与流动特征[J]. 查晓莉,徐雨晨,陆林,赵海溶.  旅游学刊. 2019(06)
[3]符号学视角下中国城市地标与品牌传播——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西安为例[J]. 李鑫.  视听. 2019(01)
[4]更迭包容: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地标的文化价值[J]. 徐舜琰.  现代商业. 2018(23)
[5]容纳的象征:城市地标的谱系及其文化价值研究——以苏沪宁为例[J]. 徐舜琰,孙月.  经贸实践. 2018(09)
[6]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小尺度城市地标提取[J]. 熊沁,翁敏,孟社宁.  测绘科学. 2018(06)
[7]城市·印记——分析城市地标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J]. 刘煜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2)
[8]城市地标概念的明确及地标建筑在城市中的作用[J]. 吕朝阳,吕佰昌,李维韬.  建材与装饰. 2017(31)
[9]城市地标的形成机制及启示[J]. 邓昭华,林铭祥.  城市建筑. 2016(25)
[10]北京地标景观的历史演变及优化对策[J]. 赵继敏.  上海城市管理. 2016(04)

博士论文
[1]城市地标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D]. 刘云.中央美术学院 2015
[2]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 吴国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湖南省国家森林公园网络点评热度与满意度空间特征研究[D]. 周从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2]上海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更新研究[D]. 王昱民.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基础地理信息库城市地标提取[D]. 熊沁.武汉大学 2017
[4]城市地标的分类及塑造研究[D]. 柯伟霞.南京工业大学 2016
[5]西方游客对上海地标性景点形象感知研究[D]. 张晟.上海师范大学 2015
[6]昆明城市地标研究[D]. 吴静.昆明理工大学 2014
[7]基于空间结构视角的四川省宜宾市旅游目的地优化研究[D]. 兰利.陕西师范大学 2014
[8]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及优化研究[D]. 王雯萱.华中师范大学 2013
[9]旅游城市地标及其审美解读[D]. 李海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0
[10]基于城市营销的旅游地标系统研究[D]. 纪花.江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93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693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