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文以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山水画为对象,藉以类比研究法为主,系统的研究了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对两者的起源与发展、风格特征进行了论述;在强调自然美、小中见大、注重“含蓄美”、虚实结合、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创作素材等创作上的共同点和完成作品所需客观条件、空间视觉效果、时间、审美感知方式、审美体验上的不同点展开探讨;对历代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古典园林和传统山水画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手法,系统的总结出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山水画与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揭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创造的精神同一性,表明两者在创作思想上都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从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根同源、兼容并蓄,以及包罗万象的广博性与融合性。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山水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与此同时,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古典园林又是传统山水画的物化形态,两者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历代的文人、画家设计或参与建造园林,并将自己的绘画美学思想巧妙地融会贯通于造园艺术之中,他们对诗情画意的追求,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式的东方园林艺术风格。传统绘画参与了园林物象景观的形成并拓宽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和外延。中国造园理论与画论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在审美基础、创作规律和功能要求上都有着相互通用的方法和原则。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构成意境的原理是相通的。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内涵和核心,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在意境营造上具有相通之处,且两者具有相近的构成元素,如立意、虚实、山石、植物配置等等。本着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旨在通过传统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研究,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使山水画与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有利于引导我国现代园林营造向个性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在造园的传统语言及思维方式上对现代园林设计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 意境 园林意境 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TU98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
- 1.2 国内相关研究10-11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思路11-12
- 1.3.1 研究的目的11
- 1.3.2 研究的内容11-12
- 1.3.3 研究的思路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5 技术路线13-14
-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14-29
- 2.1 中国古典园林14-20
- 2.1.1 园林14
- 2.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定义14
- 2.1.3 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4-16
- 2.1.4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6-18
- 2.1.5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18-20
- 2.2 中国山水画20-23
- 2.2.1 中国山水画的定义20-21
- 2.2.2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21-22
- 2.2.3 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22-23
- 2.3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23-29
- 2.3.1 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相似点23-27
- 2.3.2 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不同点27-29
- 第三章 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的影响29-42
- 3.1 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29-30
- 3.2 古代山水画家与古典园林30-32
- 3.3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32-34
- 3.4 画家与专业造园匠师34-36
- 3.5 中国画论对造园的影响36-37
- 3.5.1 中国画立意构思对造园的启发36-37
- 3.5.2 虚实相生手法在造园中的运用37
- 3.5.3 园林掇山叠石对中国画的借鉴37
- 3.5.4 植物配置对造园的影响37
- 3.6 文人山水画对造园的影响37-39
- 3.7 古典园林对山水画的影响39-42
-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42-47
- 4.1 意境的含义42
- 4.2 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42-43
- 4.3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标准---意境美43-44
- 4.3.1 古典园林崇尚自然43
- 4.3.2 古典园林巧妙置景43
- 4.3.3 古典园林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43
- 4.3.4 建筑美对意境的营造43-44
- 4.4 山水画中的意境44-45
- 4.4.2 以实为虚、无我之境44-45
- 4.4.3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45
- 4.4.4 有我之境45
- 4.5 古典园林意境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45-46
- 4.5.1 绘画参与园林物象景观的形成。45-46
- 4.5.2 绘画拓宽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和外延。46
- 4.6 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46-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0
- 致谢50-51
- 作者简介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J];中国园林;2000年01期
2 钱海燕;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胡晶明;历史文化演变与中国古典园林[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强,王保林;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思索[J];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01期
5 刘海燕,吕文明;魏晋隐逸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董治年;自我的孤独徘徊——试论士大夫人格完善与中国古典园林[J];饰;2002年02期
7 钟忠;中国古典园林赏析[J];当代建设;2003年06期
8 夏娃,丁鹏华;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林建力;巧夺天工博艺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征[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任朝旺,段艳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萍;赵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李瑞冬;;中国古典园林课程设计实践[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晓静;潘佳宁;张俊玲;;中国古典园林养生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裴建设;马倩;;浅析中国古典园林[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李金宇;;论中国古典园林中“四时一园”营构的深层意蕴[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刘虎;;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性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刘叙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和对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1年
9 尹安石;周文娟;;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伟志;张玉荣;;中国古典园林分隔性的探讨[A];武汉园林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大学教授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木配置要点[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司徒一凡;中国古典园林巨著的当代诠释[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陈锦辉;中国古典园林:美之法则的运用[N];建筑时报;2008年
4 程秋生;美哉 中国古典园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本刊编辑部 整理;“方寸之地”尽现自然之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永新;保护还是破坏[N];人民日报;2005年
7 吴辉;洛杉矶将建中国古典园林[N];中国建材报;2001年
8 刘文君;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造景手段[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朝旺;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D];河北大学;2004年
2 陈伟志;中国古典园林边界域探讨[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支文娟;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透”[D];河南大学;2013年
4 明s
本文编号:434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3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