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4:00

  本文关键词: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大部分平地由于基础条件良好,被用作建设用地。大量的城市公园绿地等休闲活动场所被迫栖身于山间坡地,导致平坦地段的活动场地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在坡地景观空间中开展活动。然而,目前的坡地景观空间设计对人的自发性活动关注度不大,多以交通为主要功能,缺乏对多种活动的支持,造成了坡地景观空间使用效率不高,缺乏活力的现象。因此,探寻能促进和引导人的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设计途径与策略,对提高城市活力,加强社会交往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对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及其自发性活动调研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坡地空间设计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今后多功能融合的坡地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⑴文章选取了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公园中的24处坡地景观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从空间布局形式、空间形状、空间组合方式、空间尺度、空间开合以及构成空间的实体要素和虚体要素五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重庆城市公园的坡地景观空间的类型和特点。⑵通过访问和问卷调查,得出坡地景观空间中使用者的构成特征以及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需求。记录自发性活动的规模、类型及分布特点,并指出限制坡地空间中自发性活动的因素,以及空间属性、实体要素、虚体要素、使用需求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⑶运用比较分析法,将相似情况的两处坡地景观进行对比,找出坡地景观空间设计中不同因素对自发性活动的影响,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空间属性的坡地景观中自发性活动的不同特征,以及各种构成要素对活动的引导和限制作用。⑷根据调研内容及分析对比,从促进自发性活动的角度提出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实用性、共享性、引导性、参与性和识别性”六大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策略:(1)空间布局应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选择布局形式,同时兼顾设计主题的需要,促使人们按照设计意图使用坡地空间;不过分拘泥于形式,避免空间过于呆板。(2)空间形状选择应兼具整体性和多样化,避免一成不变或过于杂乱;适当运用自然线条,使坡地景观更具亲切感。(3)空间组合方式应根据对自发性活动的影响合理选择,形成空间序列,注重对人视线的吸引,引导观赏者进入甚至停留;适当增加柔性界面,使坡地空间与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4)空间尺度应以人的感受为参照,有机分隔,空间场地尽量以25m为模数。(5)空间开合应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丰富空间层次;避免空间过于封闭,或形成尺度过大的开敞空间;重视边界处理,采取易引导活动发生的处理方式。(6)空间实体要素中,植物及种植池、道路及平台、水体、建筑、小品构筑物、公共设施等的形式与布局设计上应提高对自发性活动的引导,在不影响美观及实用的基础上,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7)空间虚体要素应加强感官感受的设计,体现地域文化特征,营造空间活力,延长人的停留时间。(8)为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坡地景观空间应加强交往性、互动性和可达性设计。
【关键词】:坡地景观 自发性活动 空间设计 城市公园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7-18
  • 1.3.1 研究目的17-18
  • 1.3.2 研究意义18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18
  • 1.4.1 研究对象18
  • 1.4.2 研究内容18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18-21
  • 1.5.1 研究方法18-20
  • 1.5.2 研究框架20-21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37
  • 2.1 相关概念21-31
  • 2.1.1 城市公园21
  • 2.1.2 坡地与坡地景观21-27
  • 2.1.3 自发性活动27-31
  • 2.2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31-37
  • 2.2.1 环境心理学31-35
  • 2.2.2 环境行为学35-37
  • 第3章 坡地景观及其使用者自发性活动的现状问题调研37-69
  • 3.1 调研计划37-38
  • 3.1.1 调研对象的选择及内容37
  • 3.1.2 调研方法37-38
  • 3.1.3 调研时间38
  • 3.2 坡地景观空间的现状调研38-51
  • 3.2.1 空间形态38-44
  • 3.2.2 空间尺度44-48
  • 3.2.3 空间开合48-50
  • 3.2.4 空间构成要素50-51
  • 3.3 坡地景观空间中自发性活动的现状调研51-63
  • 3.3.1 自发性活动主体51-58
  • 3.3.2 自发性活动规模58-59
  • 3.3.3 自发性活动类型59-61
  • 3.3.4 自发性活动分布特点61-63
  • 3.4 坡地景观空间的现存问题63-69
  • 3.4.1 空间属性方面64-66
  • 3.4.2 实体要素方面66
  • 3.4.3 虚体要素方面66-67
  • 3.4.4 使用需求方面67
  • 3.4.5 环境管理方面67-69
  • 第4章 坡地景观空间与自发性活动关系分析69-97
  • 4.1 坡地景观空间区位与自发性活动69-71
  • 4.2 坡地景观空间属性与自发性活动71-82
  • 4.2.1 空间形态与自发性活动71-77
  • 4.2.2 空间尺度与自发性活动77-80
  • 4.2.3 空间开合与自发性活动80-82
  • 4.3 坡地景观空间实体要素与自发性活动82-93
  • 4.3.1 要素类型与自发性活动82-84
  • 4.3.2 要素形式与自发性活动84-90
  • 4.3.3 要素布局与自发性活动90-93
  • 4.4 坡地景观空间虚体要素与自发性活动93-97
  • 4.4.1 空间感知与自发性活动93-95
  • 4.4.2 空间氛围与自发性活动95-97
  • 第5章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策略97-116
  • 5.1 设计原则97-99
  • 5.1.1 整体性97
  • 5.1.2 实用性97-98
  • 5.1.3 共享性98
  • 5.1.4 引导性98
  • 5.1.5 参与性98-99
  • 5.1.6 识别性99
  • 5.2 设计策略99-116
  • 5.2.1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形态设计策略99-105
  • 5.2.2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尺度设计策略105-106
  • 5.2.3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开合设计策略106-107
  • 5.2.4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实体要素设计策略107-113
  • 5.2.5 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虚体要素设计策略113-114
  • 5.2.6 促进特殊人群自发性活动的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策略114-116
  • 第6章 结语116-118
  • 6.1 成果与结论116-117
  • 6.2 展望与不足117-118
  • 参考文献118-121
  • 致谢121-122
  • 附录I:重庆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22-124
  • 附录II:重庆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调查统计表124-127
  • 发表论文及主要研究课题一览表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晨迪;;博物馆景观空间的导示设计运用——以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事”展厅为例[J];美术大观;2013年11期

2 杨宝祥;殡葬园林景观空间性格与序列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2年04期

3 王丽;住区路径景观空间设计初探[J];安徽建筑;2004年06期

4 园辑;;创意沙龙[J];园林;2004年06期

5 傅雪利;潘鄱;;郊区大盘模式景观空间规划初探[J];硅谷;2008年07期

6 王淑华;;景观空间浅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年10期

7 范俊芳;文友华;郑广;;侗族传统村寨景观空间形态的保护性规划[J];山西建筑;2009年04期

8 张建华;沈凌燕;吴亚生;;城市景观空间设计中融入京剧元素[J];上海商业;2009年08期

9 黄淑娟;黄铮;陆文超;;桂北地区高定侗寨原生景观空间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0年12期

10 王丽云;;杭州西湖景观空间营建中的“加”与“减”[J];装饰;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燕;王燕妮;;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空间特征研究的理论框架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吴冰璐;李方正;;浅析受多种因子影响的景观空间设计方法——以南京明外郭绿廊空间设计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张醇琦;;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协调度评价及保护开发研究——以江苏无锡鹅湖镇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尹航;多样化景观空间营造舒适氛围[N];中国花卉报;2014年

2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 张帅兵;关于“山地森林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2年

3 记者 倪超英;世博会庆典广场 与黄浦江对话的景观空间[N];建筑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永忠;1000棵大树“搬”进来[N];兰州日报;2008年

5 华中科技大学 翟玉民;高新区周边村庄发展特征及规划布局分析(全文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6 记者 高扬 通讯员 高月清;市规划设计院浓墨重彩描绘城市画卷[N];安阳日报;2009年

7 黄利英 景惠安;浅谈居住区植物设计思路[N];中国花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准;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释[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安华;论景观空间中的“墙”[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王嘉琳;景观空间中信息设计的运用和表达[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莹雪;社区公园益智性景观空间营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晓秋;公共景观空间与人的异用行为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5 柴也;博物馆外部景观空间的感知意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6 李强;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台阶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江育;长汀县三洲古村落景观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8 陈超;几何造型元素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9 廖源;永修县修潦河滨河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

10 李月文;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促进自发性活动的城市公园坡地景观空间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41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