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的品牌维护与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梨园春》的品牌维护与创新研究
【摘要】:创办于1994年的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历经二十年峥嵘岁月,从创办初期就将其定位为以传播、传承河南戏曲文化为己任。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该栏目已经完全灵活运用了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将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体巧妙的结合,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传播方式上都走向成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想要在历史长河中能够长盛不衰,就必须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转变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地创新传播途径。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传播方式的运用与创新,要想在媒介融合已成为主流趋势的今天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坚持电视传播主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寻求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戏曲艺术代代相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播渠道霸权结束,中国电视迎来“战国时代”,进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时期。新一轮的“声色盛宴”面前,受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随之呈现出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梨园春》自创办以来,立足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文化,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始终固守弘扬中国传统戏曲精髓的节目理念,巩固栏目的优势举措,坚持对栏目的品牌进行多层次、分步骤的维护与创新。尽管当前媒介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戏曲电视栏目日渐式微,《梨园春》也面临着品牌老化,受众流失等危机与挑战,但是栏目组始终坚持锐意创新、寻求传统戏曲文化传承方式的突破。回顾《梨园春》的发展历程,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中打造品牌栏目的过程。《梨园春》在新的电视节目传播生态中呈现出与新型媒介、新型受众积极拥抱探索的姿态,更新了传统戏曲栏目的制作理念。但目前,国内对新媒介环境下《梨园春》品牌创新的研究落后于现代化戏曲电视栏目的创新实践。因此,本文将以《梨园春》栏目为研究范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从电视品牌建构的视角分析该栏目整个发展历程,系统地分析研究《梨园春》品牌维护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引入品牌生命周期理论,注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梨园春》的品牌创新机制,以期对国内同类戏曲栏目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维护我国电视戏曲文化栏目的生态坚守,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梨园春 品牌维护 创新 电视戏曲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第一节 选题背景10
- 第二节 研究对象10-11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1-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5-17
- 第二章 《梨园春》的栏目概况17-23
- 第一节《梨园春》栏目的产生背景17-18
- 一 戏曲与中原戏曲文化渊源17
- 二 《梨园春》栏目的产生及名称由来17-18
- 第二节《梨园春》栏目的发展历程18-23
- 一 开拓发展期:(1994-1999年)18
- 二 改版巅峰期:(1999-2005年)18-19
- 三 稳定发展期:(2005—2011年)19-20
- 四 曲折求新期:(2011年—至今)20-23
- 第三章 《梨园春》栏目的制作特点分析23-30
- 第一节 栏目定位分析23-25
- 一 办大众化栏目23-24
- 二 办大戏曲栏目24
- 三 办大地域栏目24-25
- 第二节 栏目形态分析25-30
- 一 引入竞争机制,创办“戏迷擂台赛”25-26
- 二 采用主题季播模式,开办戏曲综艺晚会26-28
- 三 创新全国视角,举办大型主题活动28-30
- 第四章 《梨园春》栏目品牌的维护30-39
- 第一节 电视栏目品牌维护的必要性30-33
- 一 品牌与栏目品牌30-31
- 二 品牌生命周期理论31-33
- 第二节 《梨园春》栏目品牌的维护33-39
- 一 电视栏目品牌维护的必要性33-34
- 二 电视栏目品牌维护和创新的关系34
- 三 《梨园春》栏目品牌维护内容34-39
- 第五章 《梨园春》栏目品牌的创新39-48
- 第一节 品牌延伸39-40
- 一 品牌延伸的概念39
- 二 品牌延伸的方法及原则39-40
- 第二节 电视栏目品牌延伸的意义40-41
- 一 稳定老受众,,吸引新受众40
- 二 减少新品牌导入成本40-41
- 三 延伸母品牌价值41
- 第三节《梨园春》的品牌创新41-48
- 一 “戏迷擂台赛”的不断创新42-43
- 二 推出子栏目43-44
- 三 产业化创新44-45
- 四 新媒体传播创新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愈红;居安思危 开拓创新——关于《梨园春》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当代电视;2004年02期
2 蒋愈红;创新是《梨园春》永恒的追求[J];当代电视;2004年08期
3 刘敏言;关于《梨园春》的文化思考[J];中国戏剧;2004年08期
4 胡們原;《梨园春》唱段应该创新[J];新闻爱好者;2004年08期
5 刘敏言;《梨园春》:品牌戏曲栏目的成功因素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12期
6 卢焱;《梨园春》传播效果的思考[J];声屏世界;2005年08期
7 张建萍;寻找电视与戏曲的契合点——《梨园春》导演工作体会[J];中国戏剧;2005年10期
8 豫视;;《梨园春》子栏目《擂台紧急风》运行一周年[J];当代电视;2006年09期
9 罗强;;浅析“《梨园春》现象”[J];美与时代;2007年09期
10 王建增;杨荷泉;;对《梨园春》现状的几点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勉学;;《梨园春》里话“梨园”[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2 张兵娟;;全球化与“地方性知识”的复兴及传播——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的成功原因之探[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言;关于《梨园春》的文化思考[N];河南日报;2004年
2 新华社记者 王阿敏;《梨园春》把河南人唱疯了[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都里;《梨园春》现象[N];法制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石鑫;《梨园春》走进阿克苏[N];阿克苏日报;2008年
5 王全书;要使《梨园春》长在[N];光明日报;2003年
6 韩为卿 王见宾;从《梨园春》到《武林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新华社记者 王阿敏;何以唱响“梨园春”[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本报记者 侯国胜;一部美轮美奂的精彩乐章[N];商丘日报;2010年
9 刘金松 实习生 殷泽;豫版文化叫响“文武河南”[N];经济视点报;2006年
10 ;弘扬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N];河南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河南卫视《梨园春》节目的嬗变与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郭晓丹;《梨园春》的品牌维护与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周波;《梨园春》的文化分析及模式批评[D];郑州大学;2006年
4 王志华;河南卫视《梨园春》的栏目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周斌;试论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设置理念[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6 黄丽丽;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传播路径及功能探析[D];西南大学;2015年
7 王毅铭;从《梨园春》品牌塑造看电视戏曲类栏目的生存之道[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彦冰;梨园花开春意闹[D];兰州大学;2006年
9 刘威;多媒体视域下的戏曲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张艳红;论河南地方戏曲的繁荣与发展—来自“梨园春现象”的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56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