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三适应设计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三适应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城乡统筹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提高农村住区建设水平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十年来,我国农村住区建设进入了高速起步期,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却也面临着来自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乡村地区休闲旅游的兴起为解决农村住区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从经济层面来说,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联动性,能够带动地区内的相关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激活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从环境上来看,旅游业本身具有污染小、可持续的特点,因此综合来讲,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结合农村住区建设与农村生产资源最好的方式之一。当下,许多农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住区环境、产业、居民生活的转型升级,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建设已然成为了提高我国农村住区建设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以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三适应设计策略为研究内容,以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实地调研,从产业、居住、环境三个相关方面的内容对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问题,从设计原则、选址定位、总图规划和单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适应产业、环境、居住方面的设计策略,包括如何实现与产业适应的住区规划,如何实现与休闲旅游适应的住宅功能转变,如何实现与乡土环境特点适应的外部空间和住宅生态设计等,希望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化的研究框架。本文由理论与实践部分共同构成,在此基础上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是阐述研究课题的背景,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并提出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章:国内外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研究现状。本章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研究文献和建设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用以支撑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设计策略。第三章: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调查与分析。本章针对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相关功能系统的梳理,分析国内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设计策略研究。本章针对国内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住区适应休闲旅游需求的设计策略。第五章:实践应用:以赤水凤凰湿地公园新农村为例。本章以具体案例作为实践分析,通过赤水凤凰湿地公园新农村规划设计项目,系统介绍了农村住区建设在适应休闲旅游需求设计策略中的规划定位、规划选址、功能布局、住宅设计、建筑风貌等的方法与过程,通过案例实践验证策略的可行性。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基于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同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的反省,同时未来进行展望,以期获得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休闲旅游 农村住区 三适应 设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3
- 1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13-15
- 1.1.1 城乡统筹下提高农村住区建设水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13-14
- 1.1.2 农村住区建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14
- 1.1.3 发展休闲旅游是结合住区、生产资源最好的方式14-15
- 1.1.4 对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建设的研究已成为必要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16-17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范围16-17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7-19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研究框架18-19
- 2 国内外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研究现状19-25
- 2.1 国外有关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研究现状19-21
- 2.2 国内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研究现状21-22
- 2.3 本章小结22-25
- 3 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调查与分析25-39
- 3.1 休闲旅游型农村产业现状25-28
- 3.1.1 传统产业发展现状25-26
- 3.1.2 旅游业现状26-28
- 3.2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规划现状28-32
- 3.2.1 住区形态28-30
- 3.2.2 空间格局30-32
- 3.3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宅建设现状32-35
- 3.3.1 住宅建筑现状32-34
- 3.3.2 住宅布局34-35
- 3.3.3 使用现状35
- 3.4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存在的问题35-37
- 3.4.1 生产资源闲置或浪费36
- 3.4.2 住宅建设模式单一36
- 3.4.3 旅游配套设施不全36
- 3.4.4 住区规划布局与休闲旅游关联性不强36-37
- 3.4.5 建筑风貌杂乱37
- 3.4.6 自然环境恶化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4 西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设计策略研究39-63
- 4.1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的特征39-40
- 4.1.1 地域性39
- 4.1.2 生产性39
- 4.1.3 宜居性39
- 4.1.4 经济性39
- 4.1.5 生态性39-40
- 4.1.6 多样性40
- 4.1.7 社区参与性40
- 4.2 休闲旅游型农村住区规划的相关指导理论40-42
- 4.2.1 区位论40
- 4.2.2 旅游区位论40-41
- 4.2.3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论41
- 4.2.4 人居环境理论41
- 4.2.5 可持续发展理论41-42
- 4.3 设计原则42-43
- 4.3.1 选址定位的适应性原则42
- 4.3.2 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原则42
- 4.3.3 住宅设计的复合原则42-43
- 4.3.4 外部空间设计的地域性原则43
- 4.4 与产业适应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43-51
- 4.4.1 选址布局43-45
- 4.4.2 内外兼顾的规划定位45-47
- 4.4.3 更新、延续并举的总图规划47-51
- 4.5 与休闲旅游适应的住宅设计策略51-54
- 4.5.1 结合旅、居需求,,注重功能灵活52-53
- 4.5.2 改造注重传统保护53-54
- 4.5.3 新建延续地域文化54
- 4.6 与环境适应的外部空间、住宅设计策略54-63
- 4.6.1 外部空间设计结合乡土环境特点54-60
- 4.6.2 住宅设计结合生态、低技的措施60-63
- 5 实践应用:以赤水凤凰湿地公园新农村为例63-83
- 5.1 项目前期分析63-65
- 5.1.1 天台镇区位概况63-64
- 5.1.2 凤凰村现状64
- 5.1.3 旅游资源分析64-65
- 5.2 与产业适应的住区规划设计策略65-71
- 5.2.1 凤凰村住区选址布局65-66
- 5.2.2 内外兼顾的凤凰村规划定位66-67
- 5.2.3 更新、延续并举的凤凰村总图规划67-71
- 5.3 与休闲旅游适应的住宅设计策略71-76
- 5.3.1 结合居住、旅游需求的住宅设计71-73
- 5.3.2 建筑立面改造注重传统保护73-74
- 5.3.3 延续传统地域文化的新建住宅设计74-76
- 5.4 与环境适应的外部空间、住宅设计策略76-83
- 5.4.1 结合乡土环境特点的外部空间设计76-81
- 5.4.2 生态、低技的住宅设计措施81-83
- 6 结论与展望83-85
- 6.1 结论83-84
- 6.2 展望84-85
- 致谢85-87
- 参考文献87-89
- 附录89-104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9
- B.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湿地公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图纸89-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景文;吴美华;朱恩琪;;基于新乡村主义的苏州周边小城镇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年03期
2 沙鸥;陈燕燕;;新形势下的广西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以巴马坡月村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9期
3 沈洋;陈向楠;;基于利益协调的苏州旅游型村庄规划管理策略研究——以树山村为例[J];城市观察;2014年01期
4 李震;;地域·空间·文化——旅游型城镇规划的解读与实践[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5 宫晓芳;隋平;李亚光;;北京市流村镇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条件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21期
6 庄绪策;黄红发;;旅游型特色小城镇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特色小城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年11期
7 林辰辉;孙晓敏;刘昆轶;;旅游型小城镇特色建构的路径探讨——以天台县白鹤镇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S1期
8 李庚;北京旅游型服务产业刍议[J];北京规划建设;1996年05期
9 杨迪;单鹏飞;危良华;;旅游型小城镇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调研组;;建设好旅游型村镇是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又一坦途——浙江省旅游型村镇建设调研的感悟[J];小城镇建设;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晓梅;;旅游型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2 陈文文;;旅游型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思考[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赖峥丽;;风景名胜区边缘旅游型城镇规划初探——以井冈山罗浮镇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4 纪秀丽;陶涛;;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对策研究——以安吉天荒坪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 吴必虎;旅游型城市化:多途径城市化的一条新路[N];中华建筑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俎宇;挖掘文化资源 打造旅游型城镇[N];贵州日报;2013年
3 记者 陈洋;地区推进旅游型城镇建设现场会召开[N];日喀则报(汉);2014年
4 曲志兰;崂山:发展生态旅游型林业[N];人民日报;2003年
5 崔北强;濠城镇:发展旅游型城镇取得新突破[N];蚌埠日报;2006年
6 罗国林邋娄安刚;鲤鱼村着力打造旅游型新农村[N];黔西南日报;2008年
7 杨海林 唐兴政 广安区记者站 何晟成;肖溪镇全力打造旅游型小城镇[N];广安日报;2010年
8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品牌部总监 聂委光 大地风景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郭潇;旅游型城镇化发展解析[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付晓峰;旅游型城市化,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路[N];济南日报;2011年
10 韦哲 韦敏 陆珊;大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型“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N];广西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巍;秦岭北麓旅游型小城镇空间规划引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春雪;渝东南旅游型小城镇绿色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万晨程;观光旅游型农业生态园的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聂涵;旅游型小城镇[D];南昌大学;2015年
5 周静雯;基于空间句法的旅游型新农村空间形态演变特征与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郑婷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皖南地区旅游型城镇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7 董方龙;云南旅游型小城镇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8 宋茜茜;北方旅游型海岛城市用地构成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9 史新颜;旅游型村镇农家乐建筑用能模式与节能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吴健辉;旅游型小城镇规划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2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2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