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机环境下北方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机环境下北方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机工程学 室外 健身器材 设计原则 使用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逐步增加,全民健身时代已经到来。室外健身器材是小区和休闲广场中人们进行健身锻炼的重要器械,合理的尺寸和功能设计及空间布局,将提高人们对健身器材的使用效率同时增加人们的锻炼效果,因此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室外健身器材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是室外健身器材制造大国,由于起步较晚设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逐步突显,在设计过程中对健身器材的使用者人体尺寸数据和使用者在运动时受力分析考虑较少,使用尺寸设计不合理的器材会降低使用者锻炼的效果。由于对室外健身器材使用环境和空间布局研究较少,导致器材的安全使用年限降低并产生部分器材无人使用的浪费现象,因此基于人机环境下对室外健身器材的研究对使用者和健身器材都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核心,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者是普通居民,因此如何让使用者在使用健身器材时既能满足其锻炼身体的功能需求同时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安全、满足的心理需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室外健身器材北方使用人群作为研究人群,通过人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分析使用人群相应的人体尺寸数据,并分析相应的尺寸修正量。通过对室外健身器材使用者和器械本身的研究,结合对使用人群基本尺寸数据的分析,为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提供合理的尺寸参数,同时为室外健身器材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分析器材的各项环境因素和空间布局,分析小区中健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频率,确定小区环境下室外健身器材的最优组合,使室外健身器材在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内的种类和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通过对人、机、环境的分析,研究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原则,以统计分析得出的人体尺寸数据为依据,针对现有室外健身器材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并建立模型。通过对室外健身器材的重新设计,使器材的尺寸和功能设计更加合理,提高使用者的锻炼效果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室外 健身器材 设计原则 使用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952.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3-14
- 1.2 室外健身器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14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14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14-15
- 1.4 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15
- 1.5 课题的创新之处15-16
- 1.6 框架结构16-19
- 第二章 室外健身器材产品概述与市场调查研究19-31
- 2.1 室外健身器材的分类19-21
- 2.1.1 根据健身器材的功能进行分类19-20
- 2.1.2 根据健身器材的使用人数进行分类20
- 2.1.3 根据健身器材锻炼部位进行分类20-21
- 2.1.4 根据使用寿命长短进行分类21
- 2.2 国内外室外健身器材现状21-25
- 2.2.1 国内室外健身器材现状21-24
- 2.2.2 国外室外健身器材现状24-25
- 2.3 室外健身器材调研25-29
-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说明和内容25
- 2.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收集25-26
- 2.3.3 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26-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环境研究31-45
- 3.1 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地区气候环境因素分析31-33
- 3.1.1 南北方气候差异分析31
- 3.1.2 气候环境因素对使用者的影响31-32
- 3.1.3 气候环境因素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影响32-33
- 3.2 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场地环境分析33-36
- 3.2.1 健身器材地面安装33-34
- 3.2.2 健身器材使用地面铺装34-35
- 3.2.3 健身器材使用地面铺装的要素35-36
- 3.3 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场地噪音环境分析36
- 3.3.1 声环境噪音限值36
- 3.3.2 声环境对使用者的影响36
- 3.3.3 健身器材噪声分析36
- 3.4 室外健身器材空间布局分析36-43
- 3.4.1 室外健身器材使用空间分析36-38
- 3.4.2 室外健身器材最小组合38-39
- 3.4.3 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所需的空间39-40
- 3.4.4 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的空间布局优化40-43
- 3.5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人的因素在室外健身器材设计中的研究45-55
- 4.1 人体尺寸测量45-46
- 4.1.1 人体尺寸测量要求45
- 4.1.2 人体尺寸测量样本45-46
- 4.2 尺寸数据统计分析46-51
- 4.2.1 人体尺寸正态性检验46-49
- 4.2.2 人体尺寸均值和百分位数49-50
- 4.2.3 身高与各部位尺寸的线性关系50
- 4.2.4 线性关系的验证50-51
- 4.3 尺寸数据在设计中的运用51-53
- 4.3.1 选择人体百分位数51-52
- 4.3.2 尺寸修正量的应用52-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基于人机环境的室外健身器材设计原则研究55-61
- 5.1 基于人机环境的安全性原则55-57
- 5.1.1 设计安全性55-56
- 5.1.2 功能安全性56
- 5.1.3 材料安全性56
- 5.1.4 使用安全性56-57
- 5.2 基于人机环境的通用性原则57
- 5.2.1 使用人群通用性57
- 5.2.2 使用场地通用性57
- 5.3 基于人机环境的统一性原则57-58
- 5.3.1 造型统一性57
- 5.3.2 色彩统一性57-58
- 5.4 基于人机环境的互动性原则58-60
- 5.4.1 人机互动59
- 5.4.2 人际互动59-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室外健身器材设计案例61-73
- 6.1 具体的设计定位61
- 6.2 上肢牵引器设计方案61-63
- 6.2.1 上肢牵引器存在的问题61
- 6.2.2 上肢牵引器设计中人机尺寸分析61-62
- 6.2.3 建立模型及尺寸图62-63
- 6.3 坐蹬器设计方案63-65
- 6.3.1 坐蹬器存在的问题63
- 6.3.2 坐蹬器设计中的人机尺寸分析63-64
- 6.3.3 建立模型及尺寸图64-65
- 6.4 腿部按摩器设计案例65-67
- 6.4.1 现有腿部按摩器存在的问题65
- 6.4.2 腿部按摩器设计中人机尺寸分析65-66
- 6.4.3 建立模型及尺寸图66-67
- 6.5 跑步机设计案例67-69
- 6.5.1 跑步机存在的问题67
- 6.5.2 跑步机设计中人机尺寸的分析67-68
- 6.5.3 建立模型及尺寸图68-69
- 6.6 太空漫步机设计方案69-71
- 6.6.1 现有太空漫步机存在的问题69-70
- 6.6.2 太空漫步机的人机工程学分析70-71
- 6.6.3 建立模型及尺寸图71
- 6.7 室外健身器材的空间布局71-72
- 6.8 本章小结72-73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3-75
- 7.1 结论73
- 7.2 不足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7
- 附录A 室外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表77-79
- 附录B 人体尺寸数据79-91
- 附录C 男性尺寸数据统计图91-95
- 附录D 女性统计数据95-99
- 作者简介9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9-101
- 致谢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正确使用健身器材[J];监督与选择;2004年09期
2 叶复美;;健身器材有人玩来无人管 安全隐患谁埋单[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8年05期
3 邢艳芳;;女性健身器材体验性设计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蒋有为;姜冰;;儿童户外健身器材的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5 高纪纲;;怎样使用健身器材[J];老同志之友;2006年05期
6 林飞;;如何选购家用健身器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09年03期
7 王戎;;正确使用社区健身器材[J];食品与健康;2013年04期
8 蓝天;;健身器材完全手册(之五)[J];文体用品与科技;2004年03期
9 陈超;;8款适合小空间运动的健身器材[J];建材与装修情报;2008年06期
10 Paul O'Shea;;健身器材联手最时尚技术[J];今日电子;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耀光;;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试验装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张小良;叶圣军;陈莲勇;;在役公共体育器材安全保障模式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程耀光;;对我国健身器材制造业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琳琳;;故障树在室外健身器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许永顺;;用VR技术开发新型健身自行车样机的研制[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建玲;本土健身器材需要强身健体[N];中国质量报;2005年
2 赵万山;公共健身器材“病”得不轻[N];兰州日报;2004年
3 王任艺 陈迎春 邱耀斌;漳浦健身器材企业形成“产业链”[N];闽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任震宇;健身器材应当降低消费门槛[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郇丽;世界健身器材霸主抢攻中国市场[N];中国经营报;2003年
6 大海;健身器材愈来愈酷[N];中国信息报;2000年
7 记者 邓小彬;离岗职工董维涛发明健身器材获12项国家专利[N];鞍山日报 ;2007年
8 侯文学;创建文明城市“软件”要跟上[N];中国老年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均珠;配置健身器材应更“人性化”[N];贵阳日报;2007年
10 韩俊 李东;维修社区健身器材谁来埋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能涛;健身器材控制器人机界面通用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毛琛;基于人机环境下北方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3 吴桂芬;室内健身器材的趣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高林;室内健身器材设计的探析[D];同济大学;2007年
6 盛珍贵;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户外健身器材交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郑维维;户外公共健身器材改进设计与通用设计原理运用的思考[D];同济大学;2008年
8 尹兵;户外健身器材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卓;健身器材设计的研讨[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赵r,
本文编号:929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2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