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翻铸在艺术表达中的呈现
发布时间:2017-09-29 10:39
本文关键词:真人翻铸在艺术表达中的呈现
【摘要】:翻模一个人的身体再将其用硬质材料浇铸成型从而获得了与此人一模一样的摹本,这样的过程我们暂且简称它为“真人翻铸”。真人翻铸是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形成于古罗马共和时代(公元前5世纪左右),并作为一种重要的祭祀手段予以传承保留并逐步形成了欧洲“死亡面具”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与这条祭祀缅怀线索并行的是真人翻铸对造型艺术特别是具体的雕塑塑造语言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了艺术家进行形体塑造的捷径,甚至可以算得上是雕塑领域的“暗箱”技术,只是由于多种原因这样一条线索被雕塑的材质外表和缩放的体量所隐秘。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和艺术史自身发展逻辑的推进,真人翻铸被直接当做艺术表达的手段进入了创作中。它的概念已经由辅助雕塑造型让位于对人生存状态、精神时态乃至身体商品化、现成品化趋势的呈现和思索,甚至成为了驳逆传统美学的通道并被后现代艺术中的多个流派所运用且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元的作品现象。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真人翻铸的认知理解也发生了转变。本文首先根据现有的图像资料对古罗马雕塑作品中使用真人翻铸的蛛丝马迹进行图像考据以试图证明真人翻铸对雕塑语言形成的影响;同时结合艺术史的相关知识与思想理论就真人翻铸在美术史中的发展提出“缅怀—造型—表达”的逻辑线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家使用真人翻铸的出发点和创作策略进行梳理;并尝试对其所引发的与传统写实美学的争辩予以分析。
【关键词】:真人翻铸 身体 暗箱技术 复制 写实 具象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一、选题依据9
-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9-10
- 三、本选题的特点和新意10
- 四、论文预设的主要观点10-11
- 五、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真人翻铸的历史作用12-29
- 第一节 源头考——古罗马的人体翻制及对罗马雕塑的影响12-18
- (一) 遗容及遗体翻铸12-14
- (二) 活人翻铸14-18
- 第二节 真人翻铸与雕塑语言的形成—罗马雕塑为例18-26
- (一) 衣纹19
- (二) 动态19-20
- (三) 发须20-23
- (四) 尺寸23-26
- 第三节 从缅怀手段走向造型手段26-29
- 第二章 逐渐赋予表达功能的真人翻铸29-38
- 第一节 真人翻铸首次作为作品出现——被忽略的杜尚-维龙29-31
-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真人翻铸两条线索的确立31-34
- (一) 西格尔的单纯翻铸31-33
- (二) 汉森的仿真翻铸33-34
- 第三节 真人翻铸复活的原因34-38
- (一) 具象的回归34-35
- (二) 身体的被重视35-36
- (三) 复制的合法36
- (四) 社会文化环境36-38
- 第三章 真人翻铸的必要性、策略及新意38-52
- 第一节 使用真人翻铸的必要性38-41
- (一) 探讨人的概念而非人的造型38-39
- (二) 反古典的思路39-40
- (三) 对材性的突显40-41
- (四) 作为艺术家身体的替代41
- 第二节 真人翻铸作品的创作策略41-49
- (一) 翻铸对象的特定选择42
- (二) 利用自然环境二次创作42-44
- (三) 局部身体嫁接与场域营造44-46
- (四) 感官刺激46-47
- (五) 刻意粗糙与极度仿真47-49
- 第三节 真人翻铸与传统雕塑在理念和语义上的不同49-52
- (一) 风格及个人因素的瓦解49
- (二) 身体概念的析出49-50
- (三) 重构的观看方式50-51
- (四) 与蜡像的区别51-52
- 第四章 真人翻铸涉及的美学因素52-61
- 第一节 关于写实美学的重构52-57
- (一) 写实传统中距离感的扬弃52-54
- (二) 对于写实理解的重构54-56
- (三) 一种新的现实主义解读56-57
- 第二节 实体翻铸与小孔成像美术史意义对比57-58
- 第三节 复制、超真实与真人翻铸58-59
- 第四节 真人翻铸风格的消失——对制作技术的迷恋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3
- 鸣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柯克·瓦恩多 ,顾时隆节;杜安·汉森[J];世界美术;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941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4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