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自由精神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自由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文人画 自由精神 创作心理 表现方式 审美形态
【摘要】:本文认为心灵在世俗世界中受到压制后,需要借助艺术获得一种解脱,中国艺术思维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其中“虚静”观点为解读艺术审美心理活动的开始提供理论依据;文人画中,精神自由的获得以画面为媒介,贯穿于艺术创作的视觉游走、心理活动、情感抒发、精神升华等层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强调艺术创造中文人的主体参与性,并以个体感受为核心,个体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艺术创作的灵魂、精髓,自由精神溶迹于文人画艺术的创作心理、表现方式和审美形态之中。中国文人画艺术是中国文人独立自足的精神创造,在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创作诗性思维基础之上,中国艺术又受禅宗思想影响,从而产生出文人画艺术重体悟、强调个体与形而上交流的直接性以及画境中的心游方式等艺术特色,使文人画艺术具有极强的独立感悟特点,独立感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方式和渠道;在文人画的各种创作题材中,无论是山水、花鸟、水墨梅竹都是中国文人因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而创造出的可感的艺术意象;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文人画以水墨为媒介,融诗、书、画、印于整体的艺术样式,追求象征效果的艺术宗旨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中国文人画追求个体精神自由,个体是促成整体的必然因素,因文人的遗世独立思想而形成了中国文化超尘脱俗的审美形态。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人保持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方式和寻找灵魂慰藉的艺术意境,古代文人在此种艺术意境中获得艺术遨游感和逍遥感,中国艺术的风流情怀因每一位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的中国文人对理想的向往而融汇形成。
【关键词】:文人画 自由精神 创作心理 表现方式 审美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现状8-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四、研究意义11-14
- 第一章 文人画审美过程的心灵自由14-26
- 一、进入审美情景15-18
- (一) 心斋坐忘的虚静16-17
- (二) 纯粹形象的呈现17-18
- 二、开始审美感知18-22
- (一) 体悟的感知方式19-20
- (二) 直接与形而上交流20-22
- 三、在审美意境中畅游22-26
- (一) 流动式心理整合23-24
- (二) 在高峰体验中见幽深24-26
- 第二章 文人在画中感受自由26-38
- 一、山水画中的天地境界27-30
- (一) 空间深度28-29
- (二) 四时变化29-30
- 二、花鸟画中的自然情趣30-33
- (一) 江湖野逸31-32
- (二) 体制清疏32-33
- 三、水墨梅竹中的物我合一33-38
- (一) 水墨留白34-36
- (二) 诗画一体36-38
- 第三章 自由精神的审美形态38-48
- 一、象征性的表现手法39-42
- (一) “以大观小”的视点40-41
- (二) 形简旨丰的艺术效果41-42
- 二、文人的风流情怀42-45
- (一) 独立的士人人格43-44
- (二) 精神解脱的途径44-45
- 三、中国艺术超尘脱俗的文化写照45-48
- (一) 行为遨游45-46
- (二) 意境逍遥46-48
- 结论48-50
- 一、中国的文人画艺术是中国文人独立自足的精神创造48
- 二、文人画创作强调主观性和个体性48
- 三、中国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社会的意义48-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疆;王圣;;试论作为中国审美形态的“神妙”[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冯春;;悲剧审美形态的演变与人的觉醒[J];消费导刊;2009年16期
3 宋民;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特性初论[J];齐鲁学刊;1998年03期
4 李平;生活世界的审美形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刘安庆;;“弱美”审美形态论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6 袁禾;漫谈中国舞蹈审美形态传统[J];舞蹈;2000年03期
7 王建疆;;中国审美形态的性质、特点及成因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8 古建军;文艺审美形态世界的重构[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莫山洪;论骈文的审美形态[J];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10 黄洁;威: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形态范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大威;;试论审美形态的特定性——审美形态及其相关易混概念辨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羿斌;谈黄宾虹的审美形态[N];文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瑞雪;踢鼓秧歌的审美形态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宋葛;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自由精神[D];河南大学;2015年
3 徐晓军;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韵;消费文化背景下中国幽默审美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彭娜娜;“空透”作为视觉存在形式与审美形态的双重解析[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许虹;幽默与讽刺:中国现代喜剧的审美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敏;武则天诗文男性化审美形态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0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4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