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林泉高致》中的“多维观察”及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探究《林泉高致》中的“多维观察”及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多维 观察 山水画 主体 客体 本体 《林泉高致》
【摘要】:“观察”是每位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我们看见了什么样的世界其实正是取决于我们如何来“观察”它。“观察”对于我们了解周围客观存在的一切可谓是至关重要,而艺术家更是需要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特别的“观察”方法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找寻并且表现其所要诠释的物象。“多维观察”正是笔者在阅读《林泉高致》时所总结出的一种独到的、富有创造性的观察方法。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在《林泉高致》中捕捉到并且深入解析了山水画绘画本体、客体、主体三者的含义与关系,同时也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所给予当时绘画主体“观察”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师古人”与“师造化”的再理解。当我们用“多维观察”的视角来看待当代山水画所在的情境时,可以发现在经历了近现代将近两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后,当代从事山水画创作的主体人群的知识结构、视觉经验、所处地理特色等等构成其意识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其观察自然物象的行为倾向于多维化发展,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山水画题材取向的多元化。本文始终立足一种开放、灵活的研究思路,意在阐述在“多维观察”的指导下,我们所认知的山水画的既有概念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其实是持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立足自身发展的逻辑而不断演化出来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将其阐述成一种持续地对现实物象发展状况的描述,在其中并不存在什么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有的只是一个不断被人发现、重新理解的过程。
【关键词】:多维 观察 山水画 主体 客体 本体 《林泉高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引言6-7
- 第一章、《林泉高致》中的“多维观察”7-14
- 第一节、“观察”与“多维”7-8
- 第二节、对山水画绘画本体的观察8-10
- 第三节、对山水画绘画客体的观察10-12
- 第四节、对山水画绘画主体的观察12-14
- 第二章、解读《林泉高致》中“多维观察”的观照方式14-22
- 第一节、林泉之志的内在映照15-17
- 第二节、宋代理学思想对观察的影响17-20
- 第三节、“师古人”与“师造化”的再认识20-22
- 第三章、“多维观察”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启示22-30
- 第一节、山水画题材取向的多元化23-25
- 第二节、物象观察的多维化25-27
- 第三节、画者素养的改变27-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雨洁;;林泉高致[J];宝藏;2013年11期
2 刘跃兵;;从《林泉高致》看山水画的意境[J];美术向导;2010年06期
3 王万发;;《林泉高致》的“和谐”之美探析[J];艺术探索;2011年01期
4 杜婉秋;;简析《林泉高致》的审美意境[J];青春岁月;2013年24期
5 ;《画学秘诀》与《林泉高致》真伪考[J];荣宝斋;2005年04期
6 荆琦;;高蹈远引——解读《林泉高致》中蕴涵的“远”观念[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彭晓智;;《林泉高致》之意境美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万发;何颖;;《林泉高致》的生态审美智慧[J];文艺评论;2012年06期
9 张凯;严冬;;论《林泉高致》的艺术审美[J];文艺评论;2012年11期
10 王峰秀;;传统中的承传性与民族艺术的发展——评析《林泉高致》与儒释道根源审美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祖亓;林泉高致 神韵独绝[N];中国文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小庄;《林泉高致》实践价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蒙;探究《林泉高致》中的“多维观察”及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启示[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2 于一冰;《林泉高致》的境界及其对宋元山水画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3 晏莹;简论《林泉高致》的美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4 包莉秋;《林泉高致》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万发;生命、生态与形式之美的和谐交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山丹;墨写山水 志高林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伟;广取博采,,自成一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7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6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