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20:01
本文关键词:《千里江山图》研究
【摘要】:《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宋徽宗时期杰出的青绿全景山水画。本文对《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创作时间、题跋及流传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对此图运用青绿和全景构图形式的缘由及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画面中具体行旅、观景、雅集、劳作等主题内容及其内涵等进行了一定考察。最后,结合大观年间的史实,对徽宗把此画赐给蔡京的目的进行了一定的推测,提出徽宗赐画的目的,应是对新政改革的辩护,及对新政成效的歌颂与赞美。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 全景山水 青绿山水 新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一) 《千里江山图》的研究状况7-10
- 1. 国内研究综述7-10
- 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0
- (二)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0-11
- (三) 基本研究方法11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1
- (五) 基本途径与方法11-12
- 一、《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创作年代及流传考12-20
- (一) 作者姓氏考12-14
- (二) 作者生卒年和生平考14-15
- (三) 《千里江山图》创作年代考15-16
- (四) 《千里江山图》印章与题跋考16-18
- (五) 小结18-20
- 二、作为青绿山水图式的《千里江山图》20-30
- (一)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演变20-25
- 1. 早期青绿山水的萌芽期20-21
- 2. 隋唐——青绿山水的发展及高峰21-23
- 3. 宋代——青绿山水的衰落23-25
- 4. 小结25
- (二) 徽宗时代的复兴—《千里江山图》运用“青绿”表现形式的成因25-28
- 1. 徽宗新政改革对青绿山水的影响26
- 2. 北宋写实性观念对青绿山水的影响26-27
- 3. 北宋复古思潮对青绿山水的影响27-28
- (三) 《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所表现的艺术价值28-30
- 小结28-30
- 三、作为全景图式的《千里江山图》30-44
- (一) 全景山水的形式演变30-39
- 1. 全景山水形式的萌芽30-33
- 2. 唐末五代全景山水形式形成与发展33-36
- 3. 北宋全景山水形式的繁荣36-39
- 4. 小结39
- (二) 《千里江山图》采取全景构图形式的缘由39-44
- 小结43-44
- 四、《千里江山图》的具体内容及其内涵44-56
- (一) 行旅主题44-48
- (二) 观景、雅集主题48-51
- (三) 劳作主题51-56
- 五、《千里江山图》赐给蔡京的目的56-65
- (一) 徽宗与蔡京56-60
- (二) 徽宗赐画给蔡京的目的60-64
- (三) 小结6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5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勇;两宋画院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2 梁田;两宋画院制度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明祚;传统青绿山水画色彩语言探究[D];渤海大学;2014年
2 王欣;王诜山水画复古特色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浩;两宋山水画审美特征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刘高磊;传统青绿山水的衰落和转化[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云峰;青绿山水历史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倩;以形写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纪洋;从“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79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7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