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行为对绘画创作的积极意义—绘画目的
本文关键词:感性行为对绘画创作的积极意义—绘画目的
【摘要】:东方文化决定了更多的东方人思维上的感性倾向,但是引入西方画种,更多的理性创作被注入到艺术家的骨子里。从个人绘画创作出发,理解绘画本身需要各方面的经验来源,特别是行为上的,绘画是一种行为,是艺术家的心理活动的表现,过于依赖理性思维指导绘画行为,于我个人而言,相对削弱了我的创作积极性。当我发现绘画可以通过非理性行为,借助多年来形成的行为经验引导创作时,从未体会到的自由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感觉出现了。选择分析,感性行为,是想通过自己的理解,让更多人明白感性行为带来的如涌泉般的创作感受,西学东进,去其糟粕,引其精华,重视感性思维对创作的引导作用,一定会对绘画本身来说,更具积极意义。
【关键词】:感性 理性 画家 电影 流派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1.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8-9
- 1.1 感性行为8
- 1.2 理性行为8-9
- 2 两种思维方式对绘画的影响9-10
- 3 流派、画种10-13
- 4 谈东西方文化形态,艺术观念13-16
- 5 绘画的目的16-19
- 6 感性艺术家与理性艺术家19-26
- 6.1 感性艺术家19-22
- 6.2 理性艺术家22-26
- 7 浅谈我自己的绘画经验26-27
- 8 普通人对绘画的态度27-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光;;传承技艺 打造精品[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21期
2 陈爽;;关于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影响问题研究综述[J];才智;2012年11期
3 ;凉拌与热炒[J];初中生之友;2008年11期
4 谭文介;;《论语》名言翻译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5 黄文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叶红;略论大众文化[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2期
7 分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为买家想办法[J];宝藏;2010年06期
8 尤明良;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李朝军;;传承与创新:变化中的中华传统文化[J];理论导刊;2013年01期
10 黄静;;三字经 别走得太快[J];国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张毅;;中医的现代发展与特色保持[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华;创新就要不断地创新文化[N];韶关日报;2009年
2 空林子;正本清源,复兴中华文化[N];湖南日报;2014年
3 魏小安;旅游文化要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崔文佳;治国理政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N];北京日报;2014年
5 张冬阁;丰宁文化建设我见[N];承德日报;2007年
6 李德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思考[N];北京日报;2006年
7 国家宗教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叶小文;“文化建设新高潮”新在哪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吴佳s,
本文编号:1096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9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