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纳西东巴绘画艺术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3:19

  本文关键词:纳西东巴绘画艺术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西族 东巴绘画 现状 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现代文明的发展社会,一个资源共享的新设计思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得文化具有多元性,并带来了对传统价值观和民族价值认同的冲击,随即使得我们的本土文化失去了它的特色和光芒,使得民族艺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前沿渐渐的失去了它伸展的舞台。如此,面对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提倡本土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发扬民族艺术,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以及民族认同语言是现今发展研究的趋势之一。纳西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且属于世所罕有保留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东巴绘画是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为我们揭开了东巴艺术的神秘面纱,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对东巴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深入探究,从东巴绘画的构图方式、线条用笔及色彩形式要素上分析解剖,抓住东巴绘画类型中最具特色的表现特征,总结分析出东巴绘画的审美特点,将传统东巴绘画与现代东巴绘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与分析,对于如何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中弘扬本土民族艺术,倡导民族艺术传承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对民族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做出简略的展望。论文在前期的调研研究中,对于东巴文化做了细致的调查,在此过程中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并从以往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实地考察中了解到纳西文化的现状,分析研究。在具体的论述中,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东巴绘画的类型和其绘画要素进行分析,具体从分类、构图形式、色彩等方面着手探讨,并以东巴绘画的代表《神路图》为例,进而引出第三部分。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地域环境对东巴绘画发展的影响,分析绘画的历史形态。第三部分对东巴绘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以上论述分析,阐述纳西东巴画的现状以及对东巴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得出结论:对于如何发扬本土民族文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纳西族 东巴绘画 现状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9
  • 第一章 东巴画的绘画形式特征9-21
  • 1.1 东巴画的分类9-12
  • 1.2 传统东巴画形式要素及方法分析12-16
  • 1.3 东巴绘画形式特点剖析16-17
  • 1.4 东巴的艺术象征“神路图”17-21
  • 第二章 现代环境中东巴画的生存与价值体现21-25
  • 2.1 东巴画的现状分析21-22
  • 2.2 地域环境对东巴画的潜在影响力22
  • 2.3 地域性东巴画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差异22-23
  • 2.4 关于东巴画历史形态的文化思考与分析23-25
  • 第三章 现代东巴画的可持续发展探索25-40
  • 3.1 现代东巴画的绘画形式要素25-29
  • 3.2 现代东巴画的风格特征29-31
  • 3.3 张云岭的现代东巴画31-32
  • 3.4 现代东巴画传承的重要性及主体变化32-35
  • 3.5 现代东巴画的可持续发展探索35-36
  • 3.6 东巴绘画的发展与传承问题36
  • 3.7 解决问题的途径36-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西族东巴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赵兴文;东巴音乐简述[J];民族艺术研究;1992年04期

3 世光,维东;撩开东巴艺术的神秘面纱[J];美术之友;1995年02期

4 张云岭;纳西族东巴木雕 木牌画艺术研究[J];装饰;1998年04期

5 李英;;纳西族东巴古籍翻译方法概述[J];西南古籍研究;2008年00期

6 郑长丽;;和乌尤东巴研究[J];华西语文学刊;2011年02期

7 ;留住我们纳西的东巴[J];人与生物圈;2005年01期

8 郑长丽;;东巴经跋语札记两则[J];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2年00期

9 邓章应;;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J];西南学刊;2013年01期

10 林向箫;;东巴经与纳西族文学的关系[J];山茶;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佳;;东巴经中与“茶”有关的常用语用字分析[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毛龙发;;纳西族东巴经对病因的认识[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3 马文丽;;论纳西东巴经的译注模式[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郑长丽;;东巴经中的“写”字用字分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5 和晓蓉;和继全;;丽江东巴宗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反思[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李晓亮;;东巴后人今安在——以南溪村调查为例[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7 和志武;;纳西族古文字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8 和发源;;从东巴经书的记载看纳西族古代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红;东巴古籍文献:保护在行动[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池玉玺;东巴造纸技艺:在市场挤压下面临困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王跃平 玲子;东巴古籍列入世界记忆遗产[N];云南日报;2003年

4 黄曲;东巴·白水台·二月八节[N];中国文物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加强国际学术合作 推进东巴古籍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福泉;东巴:纳西族的宗教专家和艺术家[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探访东巴:纳西族的民间“智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宋鸿军;难得一见的东巴纸明信片[N];中国集邮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雷新;东巴经典:抢救正在消失的记忆[N];人民政协报;2013年

10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喻遂生;东巴经的解读已成为学科发展瓶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冬梅;节日的教育功能探析[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蕾;纳西东巴经数量词用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吴双;纳西东巴绘画艺术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吴志军;东巴视觉艺术符号的特征分析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郑长丽;《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跋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郑洁莹;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舒勉;市场转型中的当代东巴群体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杨亦花;白地和志本东巴家祭祖仪式和祭祖经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维维;纳西东巴古籍《祭署·神鹏与署斗争的故事》语言文字及其经书形制诸领域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李佳;《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祝福语用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丽伟;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98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98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