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江边垂钓图》真伪及其相关问题考辨
本文关键词:唐寅《江边垂钓图》真伪及其相关问题考辨
【摘要】:唐寅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明四家中,沈周和文徵明继承了王维一派文人画的传统,而唐寅和仇英,则继承了南宋院派的画风。但唐寅因本身是士大夫出身,又与沈、文为友,他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江边垂钓图》是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珍品,作品长249厘米,宽31厘米,并且以青绿山水出现,细微工致。在唐寅的绘画作品中,以长卷形式出现并非占其主要部分,由此也显得此长卷山水画弥足珍贵。由于秘藏图书楼,对该作品没有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同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及私家珍藏唐寅作品进行细致比较、图文互证、文献引证的方法对其进行辨伪、界定、分期,力求对该作品全面考证,得出该作品的创作年代,同时分析同时期作品风格成因,展开论述唐寅在这个时期的艺术活动和他的画学思想。解读这个时期传世作品的风格特点等。
【关键词】:江边垂钓图 唐寅 山水画 考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第1章 对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江边垂钓图》的介绍8-10
- 1.1 收藏的来源8
- 1.2 名字的由来8-10
- 第2章 《江边垂钓图》考证10-30
- 2.1 《江边垂钓图》落款的辨析10-13
- 2.2 《江边垂钓图》印章的辨析13-16
- 2.2.1 “南京解元”印13
- 2.2.2 “唐寅私印”印13-14
- 2.2.3 “六如居士”印14-16
- 2.3 题款书法的辨析16-19
- 2.4 对《江边垂钓图》笔墨特点的探究19-30
- 2.4.1 对《江边垂钓图》中树的分析20-22
- 2.4.2 对《江边垂钓图》中山石的分析22-25
- 2.4.3 对《江边垂钓图》中人物的分析25-30
- 第3章 唐寅的山水画长卷风格分析30-36
- 第4章 影响《江边垂钓》风格的几个因素36-42
- 4.1 交游36-38
- 4.2 性格38-42
-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若曦;;明末清初秦淮诗妓与文人之“诗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刘蔚玮;;晚明与清中叶山人心态比较研究——以徐渭和郑燮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高飞;;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兴盛的政治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玉栓;;潘之恒结社考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李明明;;浅论公安派的性灵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黄佩君;;浅析“台阁体”与杨士奇诗歌——杨士奇诗歌所展现的台阁风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王长英;;江浙图书入闽与福州南后街书肆繁荣[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人二;;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宝日吉根;;试述明朝对所辖蒙古人的政策[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5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6 黄修志;;书籍交流与正统危机——晚明光海君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赵君尧;;历史上福建海商的文化特征[A];海洋文化与福建发展[C];2011年
8 陈传万;陈田田;;朱元璋诗作诗观及其对明初诗坛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9 陈文新;;论流派研究的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的一种考察[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10 张美莺;;三岛人间世 布衣亦博洽[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7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艳艳;浅谈我对中国画民族性的认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朱琳;任熊绘画语言的“融合性”形式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小勇;宋元文人墨梅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金晓琴;张岱散文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庄小珊;明清福建曲家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方磊;欧阳修散文经典的传播与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艳平;晚明士人休闲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8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11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