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心灵与本性的剖析
本文关键词:表现主义心灵与本性的剖析
【摘要】:早期艺术的初衷是模仿,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西欧美术的源泉之一,以客观审视自然的态度来追求美,对一切事物的崇尚对一切事物的热爱与把握,都是以高度的写实技巧来表达理想中的完美主义精神,追求和谐的、客观的、现实的艺术美学,即把眼中所见客观的物质形象写实模仿,捕捉与再现,追求外在的、物理的、理性的结构视觉美感。到了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将现代绘画精神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世界是存在的,但仅仅复制世界是毫无意义的,绘画不是对生活的再现,甚至不仅是反映生活中的美好,而是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人心中的情绪与痛苦,神经质的不安与哲学性的自省。康定斯基曾说:“画家是创造者,他已经不把模仿自然现象当做自己的目的,他思考并且应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真正的而纯粹的艺术应该是精神至上,情感和内心的宣泄,心灵与本性的直抒,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应从内部深度挖掘主观的感受,尊重内在的精神实质体验与充沛的潜意识个人情感,无需过滤,以最单纯感性的印象,对艺术世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从灵魂底处出发,探索,寻求形而上的存在感。表现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与思想,甚至是颠覆,打破了从希腊兴盛时期建立的,文艺复兴得以完善,19世纪中叶得以充分发展的美学体系的权威性,形成了历史里程碑式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和强调任何内心情感的艺术。那么,表现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对艺术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的影响呢?当表现主义遇到中国的水墨形式与文化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表现主义的艺术表现在人的内心与精神层面有如何深刻的真实反映,对于表现主义在心灵与本性上的剖析,这正是本文要做的学术研究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英;;25年的变形——表现主义在中国[J];当代油画;2012年02期
2 刘剑;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视域浅识[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崔冀文;精神价值的回归——表现主义的发展及其意义[J];唐都学刊;2002年01期
4 徐行言;论20世纪文学艺术中的“主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蔡圣勤;从表现主义形式看审美与道德欣赏的碰撞[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6 王文娟;表现之路[J];装饰;2005年05期
7 崔云伟;鲁迅对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美术的理解和接受[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黄梅;德国表现主义100年(上)——从一个美术流派走向一个民族和世界的艺术[J];世界美术;2005年03期
9 李孝金;论卡夫卡小说“表现主义”艺术技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毅松;表现主义艺术的哲学根源[J];文艺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修永;;从焦虑体验的角度看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郭志云;;表现主义的诱惑——茅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探源之一[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3 祁志祥;;中国古典表现主义民族文学理论刍议[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4 吴康;;《女神》——一部表现主义的诗集[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5 魏红珊;;郭沫若与表现主义[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6 王军;;摄影师、社会学者的拍照问题[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冬;;浅谈绘画艺术的嬗变与发展[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1172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17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