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我的重彩山水画色彩观

发布时间:2017-11-11 22:17

  本文关键词:我的重彩山水画色彩观


  更多相关文章: 重彩山水画 颜色 墨色 技法


【摘要】:当代的重彩山水画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方向,与传统山水绘画等其他多种绘画形式都形成了全面发展的态势。重彩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与技术方式上依然会沿用到一些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技巧与应用手法,保留并表现出水墨画技法运用的酣畅淋漓,同时重彩山水画又相对于水墨画多了几分绚丽和多彩。重彩山水画这种绘画风格兼具了水墨写意作品的俊逸,潇洒的画风,同时其浑厚与浓重和工笔重彩山水画那韵致的华贵的艺术特点又显得与众不同。重彩山水在绘画风格上存在着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的绘画风格样式。同时重彩山水画也存在像水墨重彩山水,传统工笔重彩,彩墨山水等几个不同表现形式的重彩山水画表现形式,不同的重彩山水画画种对颜色的运用也都有其独特的颜色运用方式。中国现代的山水画写实的画风,显然的很明显的吸收了西方不同的绘画形式特点,而西方一些色彩理论,也会成为支撑写实山水画画风的色彩应用的理论依据,虽然一些西方的绘画理论对传统重彩山水色彩理论带来一些冲击,但是也产生了未知的无限的艺术含量以及促使艺术的创新发展。这些因素也会在我日后的绘画创作中对颜色的运用进行实践检验,以求能够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能够对重彩山水画的色彩观念以及运用方法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日本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观及其与时间、空间的关系[J];艺术研究;2009年03期

2 李发元;漫谈俄汉民族的色彩观[J];修辞学习;2002年03期

3 王文娟;论儒家色彩观[J];美术观察;2004年10期

4 陈恩惠;论五行观念对中国画传统色彩观的影响[J];美术观察;2004年10期

5 曾晓云;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J];包装工程;2005年04期

6 黄保源;中国传统色彩观辩析[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5期

7 拜云莹;;图腾崇拜与民族色彩观[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于慧妮;;浅议传统中国画色彩观念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大观;2006年10期

9 张忠全;;论山水画民族色彩观的继承与回归[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肖霞;;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J];书画艺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鹏;韩枫;王艳;;中国传统色彩观及其对当代设计的启示[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2 田云飞;;“楚人尚赤”背后的楚艺术色彩观[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朝;;传统色彩观的现代设计研究——以世博会天津馆礼仪服装色彩设计为例[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田云飞;;“楚人尚赤”背后的楚艺术色彩观[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浦江职业技术学校 周月芳;“文人式”色彩观 组织教学之实践[N];美术报;2013年

2 王文娟;“绘事后素”之一解[N];学习时报;2014年

3 周晋;认识丹青[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4 ;韩墨作品评析文摘[N];美术报;2011年

5 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 应伟建;水墨的坚守[N];美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贤淑;古代中韩设色人物画及其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玉玲;关于中日文化中的色彩观—围绕色彩象征意义的探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潘X;山水画的色彩观浅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朱翠翠;浅析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应用与情感表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宏宇;中国画色彩观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晓婷;色之神韵—中国画现代色彩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健羽;浅谈唐宋元山水画色彩观之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卓;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晶;中国传统色彩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洵;随心赋彩[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10 田燕;血脉的回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3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173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