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沪、京两地书画市场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再考察——以吴昌硕、王一亭与陈师曾、齐白石为例
本文关键词:民国沪、京两地书画市场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再考察——以吴昌硕、王一亭与陈师曾、齐白石为例
【摘要】: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书画研究中常被关注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忽略了时代背景,若在时代共性基础上对书画艺术的地域性特征加以观照,可以发现地域特征所呈现的是深层共性背景下的表象差异。书画家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才能走向艺术事业的高峰。在上海,吴昌硕、王一亭针对沪地处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汇、冲突中心的特性,推陈出新,以强硬的金石意味并融合西洋设色特点,建构起个人风格;在北京,陈师曾、齐白石则从动荡时代旧都民众的精神追求角度出发,创作贴近生活的作品,均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成功,体现了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地域文化原则对书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发展史”(14BA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0454) 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01048C)
【分类号】:J2-29
【正文快照】: 作为近代中国重要通商口岸的上海,社会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各地书画家云集于此,最终发展成“海上画派”。如果说上海书画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地方经济的腾飞,民国另一个绘画中心——北京的书画市场则更多依赖于其在政治、文化上的特殊地位。总之,民国时期书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笑笑;;不世出之大家——王一亭[J];群文天地;2013年02期
2 方一戈;晚节不堕的王一亭[J];文史春秋;2004年11期
3 陈传席;;评现代名家与大家·续——王一亭[J];国画家;2006年03期
4 周文婷;;论王一亭绘画艺术的师承与发展[J];艺术探索;2009年02期
5 尹芳;;王一亭与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洒之;;“白龙山人”王一亭轶事[J];上海档案工作;1991年05期
7 贺鑫昌;海上闻人王一亭[J];档案与史学;1996年06期
8 管如莉;;南非侨领为“辛亥元老王一亭”举办书画艺术纪念展[J];华人时刊;2011年10期
9 余洪辉;李何;;王一亭书画艺术及拍卖市场态势分析[J];收藏界;2008年06期
10 陶小军;;经商、绘画与礼佛——以1922—1923年的王一亭为中心讨论[J];文艺研究;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琪森;王一亭的艺术人生及历史贡献[N];文汇报;2008年
2 陈恭悦;从《欢天喜地》感受王一亭[N];中国商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蔡树农;不贪为宝[N];美术报;2012年
4 杨卫;谈跨界[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赵新;笔墨庄严 从容自在[N];吉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马广志;民国时期的书画慈善[N];华夏时报;2012年
7 肖凡;匡时今秋力推佛教题材书画[N];中国商报;2011年
8 记者 王莉萍;书画作伪常见手法揭秘[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王犁;吴藕汀为什么痛恨徐悲鸿[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_g;身份变异与精神超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画派与民间赞助[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21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