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山水画的取势探微
本文关键词:陆俨少山水画的取势探微 出处:《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势 山水画 陆俨少 气象 章法 笔墨 图式 生命意志
【摘要】:自“六法”产生以来,“气韵生动”即成了品评中国画千古不易的标准,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角度来讲,画家的作品所要追求的审美高度也是“气韵生动”。如果说“气韵生动”归属于“道”,那么其后的“五法”则可归属于“器”,其用现行的绘画术语转述,即为笔墨、形象、色彩、章法以及图式等,而“道”则建立在“器”的基础之上。山水画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质”,这道出了对山水画意境审美中的气象追求。基于此,本文拟以山水画的取势之道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并以陆俨少的作品为图像载体,试图分析出其中的规律,以期予我们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以借鉴与指导意义。在绪论部分中,,一方面概述了当前学界对于“势”及陆俨少山水画的研究现状,寻找出其间恰当的结合点和可以发掘的空间;一方面则说明所选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以图像与文本结合为突破口展开分析论述。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是对“势”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回顾,主要侧重于从美学角度对“势”予以阐释,分析其属性与价值,以及从画学角度分析其图式特点及对意境表达之重要性。对事物普遍规律的把握,是建立在对一系列个体事物的深入而理性的认识之上的,所以对取势之道的探寻的一个有效地途径就是个案研究,故在第三章中,选取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1975——1993年)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陆俨少的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分析其重“势”之动机;然后梳理出其作品中以章法布势和以笔墨运势的诸种“所以然”;再者,对其作品的取势作以图式上的分类,也是对其取势之道的进一步廓清。最后一章中,由上述个案研究又回复到取势在山水画创作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并强调其思想内核仍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且由于绘画主体因其时空的位移,更赋予“势”以新的形式与内涵。
[Abstract]:In chapter 2 of this paper , the autho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 potential "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 and tries to analyze its attributes and value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王芳;;浅析宋元山水画之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宋玲玲;;顾恺之“以形写神”观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汪冬梅;;比德于“香草美人”——试论屈原楚辞的审美意象[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陈满铭;论东坡清峻词中刚柔成分之量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6 王熙;;探索舞蹈之“势”的心理趋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陶琳;;老庄美学与中国当代舞蹈的“舞动形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赵飞飞;;从“虚静”通向审美自由——庄子哲学的美学意义[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宫春洁;;论后语境与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关海鸥;;汉英模糊语言地位差异的哲学理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满铭;;论辞章章法之风格——以几首诗词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徐志博;音响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马邦乐;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河红联;李n晌穆垩芯縖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高飞;论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岗;中国传统审美观与当代青少年审美心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降新宽;吴雯及其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芳;仇英山水画审美趣味双重性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连宁;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尚天潇;浅论晚明画论的美学价值及当代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仲凡;传统“文人画”精神内涵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颖;唐宋题画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0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40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