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插画的美学追求
本文关键词: 数字插画 美 美学 追求 出处:《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早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外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就已经开始在探讨美、美感和艺术现象,意图揭示人类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律。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实验美学”热,试图从具体的事情,发现美的本质,从而给我们一种美的展示。美是人们产生快乐、满足、兴奋等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复思考和探寻产生美的原因。它是一种具体事物的组成因素,试图从具体的事物中探索和发现找寻有别于丑的事物,,以此来彰显和界定美与丑的本质区别。在当今这个数字时代里面,数字插画从大众的响应到数字传媒所产生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插画设计过程。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存在形式以及当今美学的主流方向。因为它不仅决定了数字插画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前景,还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美学的进一步需求。我们研究数字插画对于美学的追求,通过数字插画对于形式美、形态美、视觉美的追求,从而提升为数字插画对于美再创造的感悟。以此来说明数字插画是我们当今绘画中的一种时尚潮流,它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我们必须追求美学中的审美,来完善数字插画的良性发展。因为数字插画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文化的健康和性能的扩展,更是一种时代的追求。
[Abstract]:As early as 6th century BC, many thinkers and philosophers at home and abroad began to explore beauty, aesthetic and artistic phenomena. In 18th century, in Europe, "experimental aesthetics" was hot, trying to discover the essence of beauty from concrete things. Beauty is the reason of people's feeling of happiness, satisfaction, excitement and so on. It is the reason of people's repeated thinking and seeking to produce beauty. It is a component factor of concrete thi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find out from the concrete thing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ugliness in order to show and defin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 Digital illustra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process of digital illustration from the response of the public to the demand of digital media. We m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The existence of the media and the mainstream direction of aesthetics today, because it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illu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further demand for aesthetics. We study the pursuit of digital illustration for aesthetics, through digital illustration for the formal beauty, form beauty,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igital illustration for the aesthetic re-creation of the perception, to illustrate that digital illustration is a fashion trend in our painting, it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duce, we must pursue aesthetics in the aesthetic.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llustration is not only a healthy expansion of culture and performance, but also a pursuit of the times.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玲;;媒介技术:赋权与重新赋权[J];文化学刊;2011年03期
2 ;文化研究第14辑[J];文化研究;2013年00期
3 韩梦薇;;浅谈媒介技术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4年04期
4 陈霖;;论新媒介技术的青年亚文化价值取向[J];文化研究;2013年00期
5 黄灿;;媒介技术与中国民间文化的复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孙文杰;;晚清媒介技术变革及其媒介效应[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2年00期
7 陈婧;;生命的“进化”与“异化”[J];IT经理世界;2012年21期
8 董春晓;;艺术的命运与现代媒介技术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9 刘中望;张梦霞;;音乐精神与媒介技术的对接——《我是歌手》的解读与阐释[J];创作与评论;2013年10期
10 赵卫洪;;浅析新媒介与艺术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未;田阡;;新媒介技术的使用与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研究——以深圳石厦村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为个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2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校园类社交网站能否延续老同学的关系——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影响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4 罗梅;;技术与传统:全球化语境中怒江傈僳族民歌传承的变化[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传播学学者 胡蔚然;媒介技术与信息内容需相得益彰[N];东莞日报;2012年
2 韩小凤 王婧;从文化研究视角看新媒介技术对受众的影响[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3 光明网记者 郑子琳 宋雅娟;毕业了,选择去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N];光明日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专家 胡泳;“网络化”的思维[N];光明日报;2014年
5 赵彦华;科技实力衡量标准[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新媒体研究学者 魏武挥;从麦克卢汉到乔布斯:媒介技术与环境保护[N];消费日报;2014年
7 马东梅;新媒介技术对受众的影响[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主持 本报记者 龚丹韵;我们的交流方式进步了吗[N];解放日报;2012年
9 陈钢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互联网与儿童的“三个身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邱s
本文编号:146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46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