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符号与语言—色彩
本文选题:色彩 切入点:语言 出处:《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万物的最主要的形式和直接反应,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色彩是第一视觉要素。由于感觉与联想的存在,色彩与实际心理体验相结合,每个人对色彩都有着直观感受和概念。大多数人对色彩的研究局限于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色彩原理与技巧等一些非常理性的方面,但是通过与直观感受相结合,色彩拥有温度感、距离感、体积感、质感(软硬轻重感)、甚至味觉感等等,从而在人们心中引发出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当我们把一切对色彩的理性回归到对色彩的基本感受时,我们会发现色彩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就是一种基本的表达语言,象征着不同的东西,给人们带来的联想也是不相同的。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发展从感性到理性,是源于对自身技能的提升,当把这种理性再次回归于有层次的感性,我们会发现,色彩、作为一种更好的符号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Abstract]:To some extent, percep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and direct response of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When we observe the world, color is the first visual element.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feeling and associ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color and actual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everyone has intuitive feeling and concept of color.Most people's research on color is limited to some very rational aspects, such as hue, lightness, purity, color composition, color principle and technique, etc., but by combining with intuitionistic feeling, color has a sense of temperature, distance, volume, etc.Texture (soft and hard sense of weight, even taste sense, etc.), thus causing a variety of symbolic meanings in people's minds.So when we bring back all the rationality of color to the basic feeling of color, we find that color is deep in our hearts, it is a basic language of expression, symbolizing different things.The associations brought to people are also different.People's pursuit and development of art from perceptual to rational, is derived from the upgrading of their own skills. When we return this rationality to the level of sensibility, we will find that color,As a better symbolic language in our live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关于色彩设计教学过程中思考[J];美苑;2001年03期
2 靳明;;室内环境色彩设计[J];浙江工艺美术;2005年02期
3 王庆斌;;影响产品色彩设计的因素剖析[J];包装工程;2007年04期
4 杨莉;;色彩设计教学理念的重构与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07年09期
5 王彦军;;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张君陶;;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7 李超德;;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多重语义[J];装饰;2011年06期
8 何苗;;国内外色彩调研发展现状概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5期
9 王艺璇;;浅析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特点和作用[J];才智;2011年17期
10 李前程;;关于产品色彩设计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辉;;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的色彩设计规划[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2 叶根军;;色彩与产品设计[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3 魏巍;冯月;韩雪;林娜;;北京市公交车色彩设计[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贾京生;;关于中国色彩设计教育的思考[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勇;;品牌的色彩主张[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侯新宇;;色彩设计师市场价值浅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继晓;;我们的城市色彩设计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张长江;;导则约束的熊本城市色彩设计[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9 李雪飞;;少即是多——关于精炼色彩设计教材内容的反思[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李莉婷;;色彩设计中的“白开水与咖啡”[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安治永;城市色彩设计:等待细分与实施[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吕勇;色彩消费 催生咨询新行当[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婕萍;科学应用色彩 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服饰报;2005年
4 郭伟;购物消费重“色”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龚震;城市色彩:浓妆淡抹要相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卢思宇;色彩咨询业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满勋;第三届亚洲色彩论坛暨韩国色彩展盛况空前[N];中国纺织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汪敏华;“好色”:养眼,养商机[N];解放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满勋;亚洲“色彩力”再造[N];中国纺织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傅莲英;学会用色彩促销[N];国际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付爱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色彩设计[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王可;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苗苗;多元、动态、开放的城市色彩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巩莉;论闫平作品的色彩形式[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田映霞;儿童品牌玩具的色彩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飞;南宁城市色彩景观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马宁;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陌生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6 王欣們;中国民族图案色彩的源与流[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7 姜慧颖;试论家居色彩营造[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8 邹晓帆;心灵符号与语言—色彩[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苏畅;对汽车色彩设计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皮永生;消费产品色彩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24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2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