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山”符号的形成与流变
本文选题:塔 切入点:延安时代 出处:《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塔”是人类一个永恒的崇拜符号,在中国,“佛塔”随着佛教思想的传入而兴建,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弘,随之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佛塔”也成为了中国常见的宗教性传统建筑形式,,在经过长时间的变革与发展后,“佛塔”结合佛教思想,逐步变成为一种神权的象征,在供塔、拜塔的同时,信仰者们赋予它各种各样的意义予以崇拜,从而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自宋朝以来,“宝塔”宗教建筑就出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画家们经常利用这样一个精神崇拜符号装饰画面,以增加画面的宗教神秘感和观赏性。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三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进驻延安,在十年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们为了配合当时政治宗旨和政治宣传的需要,开始创作政治意味的表现“延安宝塔山”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时出现了以“延安宝塔山”为载体的流通物。经过新中国时期的发展与变化,随之到文革时期涌现出大量各种形式的“延安宝塔山”符号。本文则以“延安宝塔山”符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后四个时间段的表现形式图像进行分类比较,释说“延安宝塔山”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转变。
[Abstract]:"Tower" is an eternal symbol of human worship. In China, "pagoda" was buil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t thought. Buddhist thought and Buddhist art were widely spread in China and became the most influential religion in China."pagoda" has also become a common religiou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in China. After a long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pagoda"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ymbol of theocracy, after a long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ymbol of theocracy.Believers give it a variety of meanings to worship to meet its own psychological needs.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pagoda" religious architecture has appear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he painters often use such a spiritual worship symbol to decorate the picture to increase the religious mystery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picture.On January 13, 1937, the central leading orga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oved to Yan'an. During the 10-year period of Yan'an, writers and artists responded to the needs of political purposes and propaganda at that time.The artistic works of Yenan Baota Mountain appeared as the carrier of Yenan Baota Mountain at the same time.Afte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New China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symbols of "Baota Mountain in Yan'an" emerg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In this paper, the symbol of "Baota Mountain in Yan'an"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images of its manifestation in the Yan'an period, the New China perio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The change of form,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Baota Mountain in Yan'a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名凡;《记一辆纺车》的艺术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9年02期
2 成仿吾;延安作风和延安时代的学校生活[J];文史哲;1984年01期
3 董全;;爸爸的目光[J];父母必读;1990年10期
4 ;“老延安”缅怀当年情挚意切 文艺界纪念《讲话》隆重热烈[J];当代戏剧;1992年04期
5 张可荣;延安时代的“怀安诗社”[J];文史杂志;1995年03期
6 杨闻宁,张祖煦;延安时代的清廉与民主风尚[J];炎黄春秋;1996年06期
7 武承宗;忆延安时代的张树德[J];中州今古;1998年02期
8 陈曦;;悠悠黄土情[J];中华魂;2000年05期
9 丁弘;;延安在诉说[J];同舟共进;2002年11期
10 袁广斌;;延安放歌[J];延安文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管美英;;光辉的旗帜——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2 李承智;;杨柳青年画应与时俱进[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肖庆;王利丽;;网络空间中的电影文化传播[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果;;“上海小资”与“小资电影”[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潘源;;有本主于中,本立而道行(摘要)——试论中国电影理论的本土化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晏青;;身份焦虑与艺术审美的置换策略——新世纪以来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生产与转换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袁清秀;;浅谈平面设计与符号学原理[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飞;王秀芳;农宇;;彩色扫描地图点状符号的模式识别研究[A];第四届中国软件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调霞;;科技论文中统计学术语“标准差”及其符号的规范化[A];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新世纪初十年科技期刊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张云龙;;论皮尔士的交往思想[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志忠;方寸辉映光荣历史[N];中国集邮报;2011年
2 高鹃 刘谨 记者 南卫东;我市着力提升景区服务能力赢得游客赞誉[N];延安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国平;重塑朴素和艰苦奋斗的价值[N];光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孙海 马庆昆;三县区农民自发建起救星堂[N];宝鸡日报;2010年
5 刘晓虎 高娟 记者 南卫东;我市“十一”黄金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五点九亿元[N];延安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靳彤;符号的跨界营销[N];中国纺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安丽敏;曾林堂,一个符号的终结[N];中国商报;2011年
8 特派记者 嵇长青;邗江“民企二代”变“红二代”[N];扬州日报;2011年
9 赵阁;先锋派 大众化 谁领艺术风骚[N];北京日报;2000年
10 陈仁德;在何其芳故居旁[N];重庆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千慧;拟像的摄影史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陈静;艺术与人的生命存在——苏珊·朗格的文化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徐瑞;《周易》符号结构论[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凌浩;符号学视野下产品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卢娜;产品设计语意的美学问题[D];辽宁大学;2011年
7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阚;单位球加权Bergman空间上带有不同符号的Toeplitz算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文捷;另类奇幻的解构性娱乐意态的新兴[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陈知之;符号空间上的若干子移位[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旭;“延安宝塔山”符号的形成与流变[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2 贾艳;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符号的设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艾翔;玩转符号,设计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琳;怀旧设计—关于60年代符号的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雪;中国文化的符号与象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强;现代建筑审美意象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郭伟;网络电影评论的情感挖掘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苏广婷;基于凉山彝族装饰符号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任杏媛;革命叙事与图像政治[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黎丹;浅析当代具象写实绘画中的符号[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7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278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