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形式”—工笔花鸟画形、色之变
本文选题:有意味的形式 + 花鸟画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绘画是经历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遗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面貌和神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外来式样与外来思想引诱以后,从而中国艺术也获得了一种充实健全的进展力。到隋唐五代至宋朝时,绘画也经历了文人士大夫的发扬和传承;几经周折和变革,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因各代帝王,提倡建立画院,绘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直到清代工笔花鸟画也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跌宕。从传统的全景式构图、折枝构图一直到现今的新工笔画出现“图像化”的历史衍变,工笔花鸟画也进入了新的思想语境的表达。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无论从构图形式还是在表现物象、处理技法等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这样也使得工笔花鸟画在新的时代下重新赋予其“笔墨当随时代”的完美诠释。
[Abstract]:Chinese painting is a traditional art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been accumulated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lso unique in the world; it has a unique appearance and charm.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fter being lured by foreign patterns and ideas, Chinese art also gained a full and sound power of progress.By the time of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to Song Dynasty painting also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s; after several setbacks and changes gradually formed the unique art form of China.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emperors of all generations,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ainting school, painting also got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All the way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fine brushwork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lso experienced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of the history of ups and downs.From traditional panoramic composition, twisted-branch composition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picturization" in modern fine brushwork, fine brushwork and bird painting have also entered the expression of new ideological context.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meticulous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requires deeper exploration, whether in the form of composition or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and techniques.This also makes fine brushwork flower-and-bird painting in the new era to re-endow its "pen and ink with the times" the perfect interpret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九兴;;新工笔花鸟画创作随笔[J];美术大观;2000年08期
2 陈禾青;;工笔花鸟画基础技法研究[J];美术大观;2000年09期
3 肖建忠;;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读《新工笔花鸟画表现实技》[J];美术大观;2001年02期
4 刘菊亭;;工笔花鸟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1期
5 张俊良;浅谈陶瓷工笔花鸟画线条的运用[J];陶瓷研究;2002年02期
6 申伟;申伟工笔花鸟画作品[J];装饰;2002年11期
7 张士增;创造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J];统一论坛;2003年06期
8 张士增;;细致的情绪、淡雅的格调——张贤明工笔花鸟画谈[J];国画家;2003年04期
9 陈少珊;;陈少珊工笔花鸟画选登[J];美术大观;2003年07期
10 彭中杰;为了生命的至美——莫建成工笔花鸟画艺术谈[J];美术;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德舜;魏鸿蕴;;工笔花鸟画装饰美的新探索[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之豪;冯倩工笔花鸟画欣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东南大学 黄戈;透过“技法之本” 寻找“松静之心”[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岳旭强;工笔花鸟画家王钰棠向市图书馆捐赠个人画册[N];吕梁日报;2010年
4 樊萍;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N];美术报;2012年
5 范新国;宋代工笔花鸟画赏析[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马鸿增;论“江苏工笔花鸟画派”[N];美术报;2006年
7 刘正;当代工笔花鸟画大家王道中[N];美术报;2006年
8 袁进华;工笔花鸟画的当代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牛克诚;乡土底色上的生命意象[N];美术报;2013年
10 欧阳倩;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N];美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静芝;1949~1980台湾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蔡英余;南宋工笔花鸟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林茵;从‘‘无我”到‘‘有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枫;“有意味的形式”—工笔花鸟画形、色之变[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傅笙;前瞻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的趋势[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张雪婷;当代新型工笔花鸟画的超越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路璐;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式样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素艳;工笔花鸟画色彩艺术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尚莹辉;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态势[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雁;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语境形态[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遇楠;试析工笔花鸟画的当代转型与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孜嫣;装饰性元素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758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581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