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观物取象”—中国花鸟画传统写生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19 07:00

  本文选题:花鸟画 + 传统写生观 ; 参考:《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进行人文关照的表现形式。传统花鸟画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文情怀,折射出基于朴素哲学、艺术等主观元素与客观物象碰撞产生的火花。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各种材料、技法以及创作理念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显示的淋漓尽致。我们面对古代花鸟画大师的精品力作钦佩之余,更应该感到许多久违了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重拾。花鸟画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我们应该从古人的写生入手分析古人的创作观念,用传统的写生观来真切的观察,体悟,同时注入超然物外的传统花鸟画精神,让久违的民族绘画得以复兴。花鸟画从起源开始就伴随着写生意识,它是通过营造气韵生动之画面从而来表达画家内心世界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题材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离不开写生,写生是中国画创作的精髓,是从自然生活转换到艺术的一个过程,艺术领域中,一件有意义的作品诞生,往往是一个艺术家对自然真切体会的结果,语言、形式只是画家们情感的迹化,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尤其是写生中,大家都已习惯用双眼来观察物相,忽略了我们的第三只“眼”,也就是我们的情感,当自然界的事物进入到我们眼帘时,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了什么,而是我们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当代中国画发展中,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覆灭,西方文化强行进入中国,近现代的中国文化在悲痛中忍辱负重的前行,在一次次与西方文化的接触、碰撞中,逐渐的吸收、融合,将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画传统观念相互结合、整理,始终以“气韵生动”的传统写生观之艺术原则来对西方艺术进行取舍,以中国画传统笔墨为本质来对西方艺术中色彩的运用进行吸收、发展,中国花鸟画也在这一大背景下碰撞,接受西方文化的植入。虽然这时期受到“摆脱对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的影响,大量新媒介新材料的运用,使得花鸟画的领域被进一步拓宽,由于技术上的日趋完善,花鸟画的制作更加精细,在很大的程度上丢掉了中国传统写生观中的“尚意、抒情、重精神”的本质,过于追逐西方观念。但也有一批画家立足中国传统,以西润中,于是产生了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融贯中西的大家,在继承传统花鸟画写生方面取得更大成就的大家更有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在传统工笔花鸟方面,于非暻、陈之佛等人画出了时代特色。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碰撞如此激烈的时期,无论是坚定不移于传统还是兼容中西的文人,他们都主动走出书斋,深入自然,主动发现生活的意义,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我们对中国古代、近现代的画家写生观的深层剖析,以期更为全面深刻且客观的认识中国的传统绘画,更好的保持中国花鸟画的民族绘画独立性,充分合理的吸收、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中优秀的成分,为我们当代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提供有益的帮助,“鉴往知来”,从而来壮大我们的么民族绘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凤文学;《中国花鸟画技法研究》出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秦全增;题款在中国花鸟画中的作用新解[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3 ;中国花鸟画家——何涵宇[J];艺术市场;2005年05期

4 秦全增;论中国花鸟画构图与生活的关系[J];美与时代;2005年09期

5 秦全增;论中国花鸟画构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6 何涵宇;;中国花鸟画大家何涵宇[J];艺术市场;2005年11期

7 谢朝玲;;浅谈中国花鸟画入情与构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李s櫨,

本文编号:1772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72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