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兰迪艺术形式
本文选题:莫兰迪 + 图形形式 ; 参考:《广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莫兰迪的绘画语言从画面结构到表现形式都与常态的视觉审美方式不同,众多学者在研究莫兰迪的视觉图式持有多种看法,其艺术形式独树一帜。对于莫兰迪而言,题材作为对象的形体,将画面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载体。从简纯的物体中让画家把现实的物体转变成线条、几何形乃至画面的结构,在表现语言上获得无穷的变化。这正是莫兰迪为什么赢得艺术界的尊重,,他毕生在如此狭窄的范围内却仍不失其伟大,是当下中国艺术家思考的问题。 通过研究莫兰迪的艺术样式,拓展我们对视觉的局限,挑战自我的观察和表现,加深图形结构的理解,在创作实践和艺术教学中逐渐改变既有的观念,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从而使作品发生根本的转变。
[Abstract]:Morandi's painting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visual aesthetic style from the picture structure to the form of expression. Many scholars hold a variety of views in studying Morandi's visual schema and its artistic form is unique. For Morandi, subject matter as the object of the body, the picture as a special visual carrier. From simple and pure objects, the painter transforms the real objects into lines, geometry and even the structure of the picture, and obtains infinit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ve language. This is why Morandi has won the respect of the art world. It is a problem for Chinese artists to think of him all his life in such a narrow range without losing his greatness. By studying Morandi's artistic style, we can expand our limitations on vision, challenge our observation and performance,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graphic structure, and gradually change our existing concepts and broaden our artistic horizons in creative practice and art teaching. In order to make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work.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蒲天村;;对植物色彩艺术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储可可;;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6 涂国喜;;论工笔画的写意性[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7 张晓玲;;论广告创意中的视觉化转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汪巍,过伟敏;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鸣钟;;表现主义内在因素对绘画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10 朱露露;;马蒂斯的艺术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霍楷;;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燕杰;曹春晓;;插画设计中的情感色彩表达[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章益国;;对“通识”的三种误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周娴;侯涛;;设计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感悟园林艺术的空间结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华云;;商用汽车色彩设计浅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邹迎双;反思图像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丛慧;探析漆艺发展现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亚丽;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8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6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77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