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的梳理到艺术的升华论水彩画创作
本文选题:客观自然 + 主观意识 ; 参考:《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然是崇高而卓越的,它给予世界生机与活力,自然的再现应该是带有创造性和概括性的。人类所有的创造发明都来自对自然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会,将客观事物的原生态更好的运用主观意识描绘事物及景观其本质,通过主观表现客观。水彩画将主观对客观自然的感知与人的精神巧妙的结合。 创作,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外部展现,创作的风格则是画家用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艺术体现情感,同时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的展现。水彩独特的表现技法和材料能让画家更好的捕捉自然的灵气,借景抒情,让更多的画家可以随心随性大胆创作。画家独特的观察视角、色彩敏感度、世界观、性格、修养、内涵、气质等都与绘画的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都将赋予画面以独特性。 本文正文内容主要是以观察视角出发,以创作为主题,从水彩画的构成、色彩、情感以及创作意识等几方面来进行论证。第一部分主要对水彩画的起源和传入我国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从第二部分开始主要尝试从创作实践中的观察角度体现现实中的美,更好的培养构思主题和画面构成的能力,第三部分主要从创作意识和情感展现两个方面讨论,深入的研究分析水彩画创作的发展与深化,最后,根据水彩画当前的发展进程展望水彩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进道路。 本课题虽然研究的是水彩画创作中从观察体会、感受自然到画面的个案,但并不是将它看成单独的个体,,而是要将其投放到整个社会和历史背景中来审视和认识。从客观角度分析,既要看到水彩画现在取得的成绩,又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使水彩画更加的绚丽夺目。
[Abstract]:Nature is noble and outstanding, it gives the world vitality and vitality, the reproduction of nature should be creative and general. All human creations and inventions come from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The original ecology of objective things is better used to depict the essence of things and landscapes through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objectivity. Watercolor painting combines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objective nature with human spirit. Creation is the external display of the artist's inner world, and the style of creation is the tool used by the painter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and thoughts. Art embodies emo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is also the display of art. Watercolor uniqu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can better capture the natural spirit of the painter, through the scenery lyric, so that more artists can follow the mind of the bold creation. The painter's unique visual angle, color sensitivity, worldview, character, accomplishment, connotation and tempera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yle of painting, all of which will endow the picture with uniquenes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observe the visual angle of view, to create as the them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watercolor painting, color, emotion and creative consciousness to demonstrate several aspec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origin of watercolor painting and it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From the second part, it mainly tries to reflect the beauty in reality from the angle of observation in the creative practice, and better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conceive the them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from two aspects of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Furth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watercolor painting cre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atercolor painting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color painting and the way forward. Although the subject is the case of watercolor painting from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feeling nature to the picture, but not as a single individual, it should be put into the whol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examine and understand. From the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we should not only see the achievements of watercolor painting now, but also analyze its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make watercolor painting more brillian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泽鸿;;方东美与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罗筠筠;;写实 传神 妙悟——宗白华先生治学三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0 汪炳璋;;从“深沉雄大”至“雍容典雅”之桥——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物艺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史修永;;从焦虑体验的角度看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姜涛;;解剖室中的人格想象:对郭沫若早期诗人形象的扩展性考察(初稿)[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金龙;;文艺学中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马振庆;;色彩配合的心理与审美[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9 张磊;沈科进;;色彩调和理论探究[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郭进华;;剑川木雕格子门装饰图案审美——以朱柳村为例[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孟玲玲;由“如画”观念的衍变谈英国早期水彩风景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符文征;麦兜麦唛系列绘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f替
本文编号:1831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83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