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绘画渲染技法探究
本文选题:渲染 + 绘画技法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渲染”是中西传统绘画的重要技法之一。本文根据渲染的步骤、方法、功能、效果等因素把中、西方渲染技法重新进行梳理分类,并对渲染的绘画材料(载体、工具、颜料、媒介)以及渲染的各种具体技法(分染、罩染、积染、平染、衬染)进行了阐述。文中把渲染技法在中西传统绘画中的异同进行了分类比较,深入地论述了渲染的原理和依据,并分析了其原理、依据的源头——宇宙观、方法论,辨析了中、西的差异性,归纳了共通点,对融通二者之新材料和新方法的探索做了详细表述。最后,对绘画创作实践中渲染技法在观念上、技法上的中西借鉴和新材料的交叉运用进行了探讨。通过纵向分析研究和横向比较归纳,并结合对渲染技法的实践探索和拓宽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两个方面,,探求了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希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Abstract]:Render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chniqu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painting. According to the steps, methods, functions, effects and other factors of rendering, this paper reclassifies the Western rendering techniques, and reclassifies the rendering drawing materials (carriers, tools, pigments, mediums) and various specific rendering techniques. Shade dyeing, dyeing, flat dyeing, lining dye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endering techniqu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painting are classified and compared, the principle and basis of rendering are discussed in depth, and the principle, the source of the theory of universe, the methodolog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analyzed. The common poi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method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rendering techniques in painting creation practic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reference techniques and the cross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rough longitudinal analysis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endering techniques and broadening the expressive power of painting ar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hopes to form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全;;论中国画新材料与民族审美的融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蒋原伦;媒体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管瑞庭;;从东西方绘画艺术看图示的继承和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石明祥;略论水彩画创作的“环境”[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王赠怡;;自然灾难、基督教与中世纪艺术[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圆圆;《拉奥孔父子》与《维纳斯诞生》赏鉴有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7 李励;;论观念艺术对现代雕塑变革的推动作用[J];创意与设计;2011年04期
8 李力;;心灵化的摄影机——梁明电影影像美学构成[J];当代电影;2009年02期
9 胡嫔;;论服装设计教学在市场中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10 张海红;;民族性在绘画中的表现——由埃尔·格列柯的绘画想到的[J];当代艺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润泽;;艺术材料美感及其效果的达成——以1990年后中国实验水墨部分实践现象为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刘小敏;;修裱技术行业的传承与发展[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卓么措;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7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8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君;从工匠到“神经”天才[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39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83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