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作中形象的夸张、变形研究
本文选题:夸张 + 变形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版画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在观念转换、语境变易、视觉革命和本体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逐步滑向中国当代美术的边缘,因此在大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版画以怎样的姿态介入当代艺术发展中成为每个版画作者所考虑的问题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夸张变形成果丰富,笔者希望从中借鉴能够运用到自己版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文章首先对艺术的夸张变形进行了自己的认识分析,又分析了五代的贯休、明末清初的陈洪绶和现代日本版画家栋方志功三位画家的艺术作品,揭示出从罗汉到平凡人形象夸张变形发展背后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画家因为自身的内心欲望表现。第二章通过对五代贯休和木板年画钟馗形象的分析,寻找可以运用到笔者创作中的形体结构、线条、黑白灰等变形因素。第三章依据之前画家创作心理和创作方法的借鉴运用结合笔者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努力在《游牧人》系列创作中运用夸张变形方法去表现笔者对当下游牧人的精神生活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Abstract]:Chinese printmak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of concept transformation, context change, visual revolution and Noumen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20 years' development from the 1980s to the pres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gradually slid to the edg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Therefore, in the great era of change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how to get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every printmaker considers.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is rich in hyperbole and deformation. I hope to learn from it and apply it to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my printmaking.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hyperbole of art, and then analyzes the works of the three painters of the five dynasties, Chen Hongshou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and Dong Fang Zhigong, a modern Japanese printmaker. It reveal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behind the exagg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from Luo Han to ordinary peopl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painter's expression of his inner desire.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the five dynasties Yuanxiu and wooden New year painting Zhong Kui image analysis, looking for the author can be us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body structure, lines, black and white gray and other deformation factors.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painter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method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ress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nomadic spiritual life and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by means of exaggeration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Nomadic series.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根艺夸张变形的两重性[J];中国花卉盆景;1991年02期
2 颜友山;;根艺的夸张变形[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0年12期
3 李清达;;夸张变形之我见[J];政协天地;2005年05期
4 查霞;李明;;论夸张变形在动画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5 明德 ,守成;夸张变形 不脱本质——谈《性命交关》中一个精彩的片断[J];上海戏剧;1979年03期
6 杨钧炜;;联谊[J];诗刊;1990年09期
7 雒青之;;铭昶视线[J];美术观察;2007年10期
8 周祖银;;夸张变形设计在装饰风景画构图中的运用[J];中国艺术;2012年04期
9 韩羽;;答“夸张变形与度”[J];中国书画;2005年12期
10 张凌;杨建明;;装饰艺术在卫生美术中的表现和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健;;如何在新时期坚持发展版画群体队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正元;;版画杂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周国平;;樟树版画发展壮大的历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龚赣弟;;播夏耘秋收冬藏——“宝山杨行吹塑版画”辅导探幽[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徐翎;张远帆;辜居一;;关于当代版画创作应用数码技术的思考与实践[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虹;;版画与艺术市场[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7 朱国荣;;杨可扬与上海版画[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8 赵晓澄;;回顾与展望——大兴安岭版画面面观[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徐珍;;中国一冶工业版画创作群体回眸[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瑛邋实习生 易娜;遗憾中国未普及版画教育[N];深圳商报;2007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方兴业;观澜版画基地已见雏形[N];深圳商报;2007年
3 杨海;科尔沁版画:“老品牌”遇到新问题[N];通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严长元;观澜,为版画争取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谢丽勋 郑艳雯 本报记者 范玉泉;刻在阿峨版画中的警民和谐图[N];边防警察报;2009年
6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黑龙江省版画院积极打造版画原创基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邱家和;从全国最大的版画生产基地出发[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李荣坤;如何消除“版画的寂寞”[N];中国艺术报;2012年
9 本报撰稿 黄辉;版画:价值高地 价格洼地[N];中国文化报;2012年
10 商报记者 周晓;李大钧:版画正从“误读”中走出[N];北京商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Bazlur Rashid Khan(拉西德);人民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啸非;晚明环翠堂版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强;个人创作中形象的夸张、变形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2 马语韩;风情版画创作研究(1978-1989)[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杨磊;渗墨与版画[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波;中国现代版画的流向及拓展[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周海峰;传统版画现状思考与新概念版画技法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陈铁梅;版画技法的延伸[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卢永鑫;铜版画印制技术与版画品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平平;版画创作中的个性语言困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姣姣;捕捉版画创作中的偶然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磊;版画技术快速发展前提下版面专业教学与课程设置问题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0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87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