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创作中画面的平衡性
本文选题:艺术 + 哲学 ; 参考:《青岛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这悠久的岁月中,淡泊致远的儒家“中庸”思想,近代哲学思想中的平衡观,以及炎黄子孙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创新,如浩繁的星辰一般交相辉映,融会贯通,形成颇具东方特色的艺术风格,温柔敦厚,宁静而致远。体现在水彩画艺术上,则形成了匠心独具的“平衡”观,包括构图上的平衡、色彩上的平衡、虚实之间的平衡以及视觉心理上的平衡。就如我国推崇备至的“太极图”一般,这一系列的平衡看似玄妙实则有迹可循,只要用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哲学与艺术真谛。因此,我们去寻找、发现与追求,解读水彩的语言格调,剖析水彩的内涵外延,追求水彩画灵与肉结合的最高境界,用鲜明的水彩语言,与每一位观者达成灵魂沟通,用一系列的共鸣去把水彩艺术的真善美具象到每一位观者的心中。平衡,或许只是浩淼广博的水彩艺术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却无疑是打开艺术至高殿堂大门的金色钥匙。
[Abstract]: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gave birth to a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is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indifferent Confucian "mean" thought, the balance view in modern philosophy, and the tireless pursuit and innovation of art by the descenda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Such as the vast stars general intertwined, integrated, forming a rather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style, gentle and honest, quiet and distant. In the art of watercolor painting, a unique view of "balance" is formed, including the balance in composition, the balance in color, the balance between vanity and reality, and the balance of visual psychology. Just like the "Taiji map" that our country admires, the balance of this series seems to be mysterious, but there are traces to follow. As long as we study carefull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true meaning of philosophy and art contained therein. Therefore, we go to find, find and pursue, interpret the language style of watercolor,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watercolor, pursue the highest realm of combination of spirit and flesh of watercolor painting, and communicate with every viewer with distinct watercolor language. With a series of resonance to the watercolor art of truth and beauty to the hearts of each viewer. Balance may be just a drop in the sea in the vast watercolor art culture, but it is undoubtedly the golden key to open the golden gate of ar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力;;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培植及其审美心理活动解析[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2 马力;;论商业户外广告设计的视传审美建构表现[J];包装工程;2009年12期
3 张文刚;文艺鉴赏本质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之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张家梅;;人化批评的民族特色与审美价值[J];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曾方荣;心灵的化合——关于文学创作构思质量的主体心理内结构的宏观把握[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10期
6 郭斯萍;陈四光;党彩萍;;无我之我:试论理学之伦理自我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7 张玉梅;;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陈幼坚作品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年06期
8 刘洋;;谈音乐认知心理结构研究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联[J];北方音乐;2014年05期
9 江子沂;;依时为景,寄心于境——《园冶》借景理念探析[J];大众文艺;2014年23期
10 蔡亮;思伊阿古之所思——析“think”一词在伊阿古语言中的使用[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英坤;;朱熹教化思想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4 庄岳;史箴;吴葱;;文则彼佳矣 义斯我绎之——北海画舫斋的解释学创作意象再探[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5 代迅;;中国传统诗学话语的旺盛生命力:钱钟书的启示[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张琴;胡宏“知言”哲学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申绪璐;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薛青涛;明词与阳明心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戴金波;胡安国《春秋传》的王道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7 刘克兵;朱熹知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孙美贞;吴澄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富河;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小艳;宋代历史传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赵正国;理学对宋代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小刚;冯从吾讲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珏;南宋真德秀法律思想探微[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明芝;真德秀《孟子集编》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方勇;周密《齐东野语》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崔文彬;宋代士大夫与佛教[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丽;赵本山小品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0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2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