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非遗”性

发布时间:2018-05-21 19:21

  本文选题:传统国画 + “非遗” ; 参考:《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将“中国画”优秀传统不断完善、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使之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尽管她还不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但她内在的、本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审美情趣、笔墨语言、表现形式等,都具备了“非遗”之性质。更有已列入人类“非遗”的、与她并称“四绝”的书法和篆刻,以及她赖以“生存”的“文房四宝”……,也都佐证了她的“非遗”性。面对当今的“现代化”、“新理念”,中国传统绘画何去何从?中国画之“中国精神”是传承还是遗弃?是否要守住中国画“底线”?……这都是每位中国画画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试以“非遗”的角度思考、探析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等问题。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has a long history.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painters have constantly perfected, enriched,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reated rich and colorful methods of form with distinct national styles. It formed a unique Chinese language system of painting. Although she does not belong to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 beings (referred to as "non-heritage" for short), her intrinsic, essential, Chinese unique aesthetic thought, aesthetic taste, pen and ink languag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so on, all have the nature of "non-inheritance". Moreover, the calligraphy and seal cutting, which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non-posthumou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our treasures" on which she depends on "survival" also prove her "non-legacy" nature. In the face of today's "modernization" and "new ideas", where does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go? Is the "Chinese Spirit" of Chinese painting inherited or abandoned? Whether to keep the "bottom line" of Chinese painting. This is every Chinese painting painter can not avoid the problem.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小川;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佛教壁画[J];福建艺术;2002年05期

2 文柳川;;论中国古代的狂狷绘画风格[J];画刊;2008年09期

3 张博;田野;;浅析中国传统绘画时空观形成的哲学基础[J];商场现代化;2010年23期

4 车海峰;;丹青概念中的青色[J];美术观察;2011年04期

5 李沛航;;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J];国画家;2011年03期

6 牛勇;;论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的表现特性[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胡冬敏;;塞尚《圣维克多山》与《溪山行旅图》的相似性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蒋立群;;解开中国画透视之谜——兼论沈括的“以大观小之法”的科学性及艺术创造性[J];美苑;1986年05期

9 谌德军;;论一切中国传统绘画皆禅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金波;;浅析中国传统绘画意识在水彩艺术中的体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怡村;;从汉画像石艺术看中国传统绘画民族性特征的渊源[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杜少虎;;写天地之形 绘万物之情——洛阳汉墓壁画用笔用色探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欧阳长桥;;简论《明清绘画陈列》的选题与方法[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建平;王丽;;浅谈汉画传拓技法及装裱[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小平;;论当代中国油画语言的民族化问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吴起秀;;传统文化:中国画挥之不去的精神家园[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韦启美;;创造性的继承[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8 邹国强;;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更精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邹国强;;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更精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李淑环;;回族清真饮食制作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国榛;诗境的追寻[N];文艺报;2006年

2 周晋;认识丹青[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3 孟佐民;呈现真实的自我[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佟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程大利;中国传统笔墨的当代观[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晨;中国画新绽奇葩——彩色石子画[N];中国特产报;2010年

7 罗玉强 萧特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肖加鸿及其作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晏平;中国传统绘画本位的思考[N];中国商报;2007年

9 黎琼;炎夏羊城梅飘香[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记者 李梅;“中国画会有广阔的前景”[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晓峰;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4 滕志朋;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D];暨南大学;2006年

5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张华;中国传统绘画与视觉[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瑶;随类赋彩新解[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张桐t@;“引书入画”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谢青;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国强;传统绘画中的草虫题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胡兴国;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非遗”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3 刘晓雨;中国传统绘画理念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谭小建;融合与创造[D];苏州大学;2008年

5 罗立丽;行动与绘画的并置[D];延边大学;2008年

6 杜灿;五色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王佩琳;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表现[D];河南大学;2011年

8 沓名弘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中的纸与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王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D];鲁东大学;2012年

10 唐兴聪;中国传统绘画空间中的留白[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0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920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