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谁选择谁—对话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中“画”与“墙”

发布时间:2018-06-18 17:04

  本文选题:当代壁画 + 绘画性壁画 ; 参考:《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代壁画的创作研究,对壁画作品材料进行着多方面的拓展,体现了当今大美术的艺术观念,这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然而大量建筑壁画语言及造型方式与传统绘画性壁画艺术在本质上却渐行渐远,对于壁画的在建筑空间中的装饰作用强调过甚,大量的运用材料堆砌的壁画作品沦为仅仅是建筑“墙”的装饰和附庸,对壁画的独立审美性大打折扣。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将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到生存的“墙”和建筑空间,以传承传统艺术为己任的当代壁画艺术家如何定位自己的壁画创作,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毫无疑问,没有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研究,就没有中国壁画的发展前景。文章试图通过对传统绘画性壁画的解读及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性壁画特点与样式的分析、归纳,厘清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在体现艺术语言的个性化与取材的公众化上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并对建筑“墙”的特定空间风格加以整理,理性地理解“画”与“墙”的交叉关系。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文章选题的缘由,重点就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所面临的处境和争议进行了呈述;第二章就绘画性壁画的创作特征展开描述;第三章由绘画性壁画的样式与当代建筑的相互关系展开,并概括出绘画性壁画的两种风格在建筑空间中的具体应用,论述当代绘画性壁画作品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公众审美情趣和改善公众视觉品质,作品既要美化建筑空间融入建筑空间风格,还需要融合进社会文化观念。第四章阐述了当代精神理念与文化指向是壁画创作者自身定位的重要内涵,并提出了两种创作思路的设想。第五章就画与墙的平等对话的必要性展开论述,着意于画家应拥有一道心中的“墙”。 文章以辨证的观点来论述绘画性壁画的“画”与“墙”两个基本要素,,从就画与墙的各种争议中提出当代壁画创作应建立自己心中的“墙”的观点,用自我的创作精神找回属于自身的话语权。
[Abstract]: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mural painting has expanded the material of the mural works in many aspects, which embodi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great art, which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the language and modeling methods of the architectural murals and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mural art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e decorative role of the murals in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A large number of mural works with material stacking are reduced to only the decoration and appendages of the architectural "wall",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frescos is discounted. How can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s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s find the "wall" and the building space in the new era 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contemporary fresco artists who have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art as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re is no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rescos without the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 mural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mural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the contemporary contemporary painting murals, and to clarify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 murals. To reflect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artistic language, and to sort out the specific space style of the building "wall", and to rationally understand the cros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inting" and "the wall".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topic selection, focuses on the situation and disputes of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mural creation, and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creative features of the painting murals; the thir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yle of painting murals and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summarizes the painting wall.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two styles of paint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the first task of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mural works as a public art is to improve the public aesthetic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public visual quality. The works should not only beautify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into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style, but also integrat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cepts. The fourth chapter expounds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spiritual concept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are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the fresco creator's own positioning, and put forward two ideas of creative thinking.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equal dialogue between the painting and the wall, which means that the painter should have a "wall" in the hear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wo basic elements of "painting" and "wall" in painting murals from a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 From the various controversies of painting and wall, it is suggested that contemporary fresco creation should set up the view of "wall" in his own heart and retrieve his own right of discourse with the spirit of self cre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美国壁画运动的兴衰[J];美苑;1989年01期

2 叶蕤;论空间位置对壁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鲍宏伟;;从“壁画与建筑”说起[J];装饰;2006年05期

4 齐哲;;破壁而飞——浅谈木壁画[J];西南航空;2008年09期

5 沙与沫;;张宝驹和他的壁画[J];今日辽宁;2008年05期

6 林乐义;对目前壁画创作的几点意见[J];美术;1981年10期

7 朱雅绢;;从“九朝古钟”展谈壁画在陈列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博物馆;1995年01期

8 周扬;;从壁画谈文艺[J];装饰;1989年02期

9 ;美术系壁画专业的创建与成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年03期

10 张世彦;得天独厚的机缘——壁画创作随笔[J];美术观察;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金治;;试析太平天国壁画《四季捕鱼图》[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2 ;《当代日本报告》近日出版[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3 ;当代海南论坛[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4 高旭东;;近代、现代、当代:文学与历史的复杂变奏[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吕周聚;;现代文学经典与当代人文教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郝伟锋;;试论琼崖革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8 王旭东;;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治疗学[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东城区当代北京史研究会召开三届四次理事会[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2期)[C];2011年

10 乔文渊;;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整合[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宁筠;本土壁画创作期待“正规军”[N];南宁日报;2009年

2 侯一民;壁画创作六字:时代、人民、民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商报记者 熊潇雨;杜大恺:当代水墨的现实关怀[N];北京商报;2010年

4 陈履生;走入春天的北京美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包鹏;一祯描绘红古沧桑的简笔风情画卷[N];兰州日报;2010年

6 朱小钧;什么阻碍了壁画生产?[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岳永冰;错觉的迷惑[N];美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秋蓉;保护海洋生物 传递绿色奥运[N];中国海洋报;2008年

9 深红;龚剑:也许无聊,但不无趣[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卢新华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兆忠辑录;张仃——中国美术的骄傲[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项江涛;大昭寺转经廊壁画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张桐t@;“引书入画”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6 苏喜庆;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D];西北大学;2012年

7 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8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奚红;当代城市管理及其哲学理念[D];苏州大学;2005年

10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晟日;谁选择谁—对话当代绘画性壁画创作中“画”与“墙”[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李建钟;浅论当代壁画创作对传统中国画线条语言的继承与改革[D];山东大学;2013年

3 林育秀;壁画创作中民族化建筑元素融入的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洋;关于当代壁画创作的反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吉小燕;论壁画创作中多重空间构图形式的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陈丹丹;论抽象手法在现代壁画创作中的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7 王乔;从壁画的功能演变看其公众化趋势[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夏淳;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壁画创作中的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程治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图像与绘画性的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顾燕;装饰性与绘画性的关系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036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036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