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从作品《若耶溪西子浣纱石》浅析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语言中的均衡

发布时间:2018-07-08 08:07

  本文选题:黄宾虹 + 笔墨语言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黄宾虹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大师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独树一帜,开创了山水画的新面貌,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也注重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其个人哲学理念是以道家思想为中心,他通过对古人笔墨的研究所总结的“五笔”和“七墨”是他通过长期的绘画实践,,结合阴阳学说的研究,从而对笔墨语言的审美追求和笔墨的可能性作出总结,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今学术界对笔墨语言的研究十分重视,黄宾虹的山水画则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他的山水画艺术根植于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新的笔墨程式,为山水画的继往开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黄宾虹的笔墨语言具有均衡的特点,而均衡则是笔墨语言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构成了画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以黄宾虹的晚年作品《若耶溪西子浣纱石》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阴阳布局、线条部署和虚实关系所形成的均衡,剖析黄宾虹的笔墨语言如何在画面中形成均衡的状态。 均衡可以作为我们对自己作品的评判标准和笔墨训练的追求方向,还可以用此来优化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
[Abstract]:Huang Binhong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as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modern times. He has created a new landscape painting with his unique pen and ink language and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ainting.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rt theory, his personal philosophy idea was centered on Taoist thought, and his "five strokes" and "seven ink" which he summed up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pen and ink were his long-term painting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it summarizes the aesthetic pursuit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en and ink,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painting. Nowadays, the academic circl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of brush and ink, while Huang Binhong's landscape pain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his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s rooted in the tradi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creativ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nk and pen program, landscape painting for the future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Huang Binhong's pen and ink langu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quilibrium, and equilibrium is a crucial factor in the language of pen and ink, which form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of the pic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work of Huang Binhong in his later year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balance formed by the layout of Yin and Yang, the arrangement of lin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iciency and re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Huang Binhong's pen and ink language forms a balanced state in the picture. Equilibrium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riterion of judging our own works and the pursuit direction of pen and ink training, and it can also be used to optimize our artistic expression techniqu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明喜;笔精墨妙 神韵贯通——试论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语言[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2 曹鸣喜;笔精墨妙 神韵贯通——试论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语言[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梁江;;黄宾虹对20世纪中国画坛的意义[J];国画家;2008年01期

4 孙文忠;;山水画中的笔墨与自然——关于黄宾虹现象的思考[J];新美术;2006年01期

5 潘晔;;黄宾虹山水画创作中笔墨的美学意蕴[J];当代艺术;2009年01期

6 张韬;;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笔墨意境[J];国画家;2007年03期

7 曹鸣喜;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兼谈黄宾虹的山水画[J];艺术教育;2005年02期

8 冯民生;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特点看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明;;取法乎上——读黄智程的山水画创作[J];中国书画;2008年12期

10 阎秉会;;无路走出一条路——简述黄宾虹、石鲁、吴冠中的创造性思路[J];中国美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恺;;精雕细琢 八年一剑——山东美术出版社《黄宾虹全集》策划出版分析报告[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2 鲍义来;;黄宾虹的敦煌情结[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钱忠平;;也说黄宾虹[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石维坚;;人巧夺天工 剪裁青出蓝——表演札记[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朱虹;;使用酶清洗剂去除纸张霉斑的思考[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采薇;;“全球化”声浪中的黑龙江地域文人山水——评张少华黑龙江山水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鲍义来;;“敦煌百年”与安徽人[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田原;;姑妄言之[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9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10 康育义;;《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的诞生及其意义[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利铭;同源异彩的再思考[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温晋让;浑厚华滋 抱道自高[N];西部时报;2007年

3 王明明;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记者 师晶;我省纪念国画大师黄宾虹[N];安徽日报;2006年

5 俞宏理;黄宾虹的三个时期[N];黄山日报;2005年

6 方 翔;50年后才被认知的画作[N];中国商报;2004年

7 初中海;法门不二 独契三昧[N];美术报;2011年

8 王鸿宾;大气磅礴黄宾虹[N];河南日报;2000年

9 记者 梁瑛;多幅黄宾虹画作首次面世[N];深圳商报;2006年

10 张焕炯;黄宾虹绘画成就成因之浅析[N];黄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元卿;黄宾虹思想及其绘画美学演进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何丽;“黄山画”派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吕作用;傅雷与视觉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桐t@;“引书入画”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张素琪;20世纪30年代黄山开发及黄山图创作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7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王云磊;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观[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李明;“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里加;从作品《若耶溪西子浣纱石》浅析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语言中的均衡[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王晨;传承与创新[D];郑州大学;2011年

3 巩小波;论黄宾虹“五笔七墨”说及绘画观[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陆京;黄宾虹黄山写生画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蔡华成;论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及其成因[D];扬州大学;2012年

6 胡秋华;黄宾虹笔墨艺术传承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宣艳;画人之前:作为士人的黄宾虹[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在虎;论黄宾虹笔墨与自然观[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冯猛;坚守与开拓[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邱佳铭;心灵的居所[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106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06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