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写实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本文选题:情感 + 写实绘画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写实绘画开始在西方发展并逐渐成为体系。纵观艺术史的发展,任何时期的绘画都离不开情感的运用,,绘画所表现主题的最终目标是作者内心的情感归宿,情感是绘画中重要的精神实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绘画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传统写实绘画的创作主题也开始变得更为自由,表现的题材不再受传统题材模式的束缚而更加的倾注于作者最直观的心理感受。与此同时,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摄影技术的日益更新,传统写实绘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代,写实绘画处在革新的时代,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成为当代写实艺术家所要思考的问题,而绘画中情感的运用是任何时期的绘画所不可缺少的。在此论文中,我将结合我的毕业创作来简析情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分析在新时期摄影术的广泛普及下绘画与摄影的不同情感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当代写实绘画的生命力。
[Abstract]: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19 th century, realistic painting began to develop in the West and gradually become a system.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art history, painting in any period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use of emotion,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theme of painting is the emotional home of the author's heart, emotion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essence in pain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of painting gradually formed, and the creative theme of traditional realistic painting began to become more free. The theme of expression is no longer bound by the traditional theme model and is more focused on the author's most intuitiv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the updating of photography technology, traditional realistic painting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contemporary times, realistic painting is in the era of innova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 become the contemporary realistic artists to think about, and the use of emotion in painting is indispensable in any period of painting. In this thesis, I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emotion in painting with my graduation creation. It also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emotional forms of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and how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contemporary realistic painting under the widespread popularization of photography in the new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卫东;;摄影术的问世对19世纪西方写实绘画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5年12期
2 史峰;;从科技发展看影像科技与写实油画创作的融合[J];艺术教育;2006年11期
3 依晨;;当代写实油画之路[J];大美术;2007年12期
4 左建明;;文学与绘画——读韩青的画[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8年03期
5 岳阳;;照相机的出现对写实绘画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0年16期
6 严茅;;论装饰艺术与写实绘画的差异性[J];装饰;2007年06期
7 魏飞;;中国新具象写实油画的回顾与反思[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张蔚;;写实油画的新危机[J];才智;2011年19期
9 ;夏小万[J];中国美术馆;2006年07期
10 贺春;;写实绘画与摄影效果的比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感表达和个人评价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陶建华;谭铁牛;;语音和人脸表情同步的双模态情感表达研究[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林兵;;浅论中国花鸟画艺术中的吉祥内涵[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史民峰;;数字时代的摄影高等教育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7 谈正;郭春霞;邢延超;;单幅人像的全自动3D重建及情感表达[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奚日泉;谢道海;郭亮;沈海林;胡春洪;高敏;徐乃元;;23例脾脏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分析[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9 徐祝林;;李白诗中之酒情感表达[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宋玉成;;日本吸收西方油画历程及得失判断[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飞云;高扬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忻东旺;写实的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胡南;如果有来世 我还要画画[N];常德日报;2006年
4 王爱红;逼到人物心灵深处的真[N];文艺报;2007年
5 ;人物写生与深度刻画[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李建国;再现无尽风光[N];美术报;2000年
7 ;当代写实油画的又一次盛会[N];美术报;2006年
8 孙炜;低音区的震撼力[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来国强;文化视野中的绘画[N];美术报;2007年
10 刘跃珍;拯救写实主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娜仁花;现实 写实 真实[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常磊;“写实”绘画的形式语言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徐晨阳;“意”与“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庄明中;论两岸乡土绘画中「叙事性题材」的图像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5 张建伟;选择转换与融创[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6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张雪元;基于人工心理的服务机器人交互平台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8 胡中节;透明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莹;论机械图像时代的绘画[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10 刘阳;多层面螺旋CT图像重建判断中心型肺癌可切除性的研究——影像、病理与手术的相关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铮;当代写实绘画中的情感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潘银亮;作为运行两端的“桥”[D];江南大学;2013年
3 申亮;西方写实绘画内容的朦胧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白玉青;传承与演进——诠释新学院写实绘画的观念性[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刘昊博;形与意—写实绘画中表现性语言浅论[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杜雨东;图像时代下的中国写实绘画[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翁时一;当代西方写实绘画的精神性呈现[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8 仰超;写实绘画的探索与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9 杨伟孝;写实的力量[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10 张永;论写实绘画中的抽象元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4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1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