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古典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18-08-24 15:09
【摘要】:点景人物是山水画里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介于人物画和山水画之间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虽表现的是人物形象,却是依附山水画而存在。这些“小小”的人物以各种姿态游走在千岩万壑之中,巧妙地迎合了山水画的造境韵律,与山与水动静结合,浑然天成。画家把这“画中之人”置于林泉之中,使得“人物”和“山水”相互匹配,也就决定了这些“画中之人”在山水画中特殊的审美意喻,它们或是画家们的情感寄喻,或是画家们在画面中的化身,抑或是被画家们用来描绘生活写照的蓝本,也可能只是被安排在画面中用来丰富画面的工具,画家巧妙地把这些点景人物安排在自己的山水画境中,强调了生命与自然主客体的统一。本文试图从点景人物在历代山水画的不同时代特征中,寻找它与山水画境相互契合的关系,归纳出它在山水画中的不同身份属性,并从这些身份属性的特征和所代表的人文涵义中,寻找并探索它们在画境中所蕴含的审美内涵,了解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
[Abstract]:Point-view figure is a special existence in landscape painting. It is a special form of expression between figure painting and landscape painting. These "small" characters walk in a thousand rocks with various gestures, skillfully cater to the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creation of the rhythm, with the mountain and water movement and movement, natural. The painter puts the "person in the painting" in Lin Quan, making the "character" and "landscape" match each other, which determines the special aesthetic metaphor of these "people in the painting" in th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y or the emotional metaphor of the painters. Either the artist's avatar in the picture, or the blueprint used by the artist to depict the picture of life, or perhaps just the tool arranged in the picture to enrich the picture, The painter skillfully arranges these picturesque figures in his landscape paintings, emphasizing the unity of life and natu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int scenery and landscape painting from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s of landscape painting, and conclude its different identity attributes in landscape painting. An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identity attributes and the humanistic meaning represented, we seek and explore their aesthetic connotation in the painting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 existing stat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oint landscape characters in the landscape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硕琦;;借浓墨重彩 吟关东情怀——马学鹏山水画创作之路[J];美术大观;2001年11期

2 薛永年;;百年山水画之变论纲[J];新美术;2006年04期

3 刘皓;;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思考[J];黄河之声;2007年10期

4 徐利明;;在乎山水之间——有感于覃志强绘画[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6期

5 邵大箴;;山水画和乡土情怀——序《何昌林画集》[J];荣宝斋;2010年01期

6 占伟娜;;浅谈陶瓷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J];陶瓷研究;2010年02期

7 张建华;神游之境──山水画创作随感[J];文艺研究;2000年04期

8 陆兴娜;山水画创作的病忌与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众家评说林容生[J];中国书画;2005年10期

10 党震;;意境营造与形式变革——读董俊超山水画有感[J];东方艺术;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越;胡玎;;谈上海新建绿地中的“点景”[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2 采薇;;“全球化”声浪中的黑龙江地域文人山水——评张少华黑龙江山水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康育义;;《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的诞生及其意义[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芹;;从自然山水到胸中丘壑——20世纪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审美取向[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兴志;;避暑山庄“西线景区”环境的几点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7 范丽燕;;浅谈菊花展台设计[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8 张华;;遥感技术与湖南旅游资源综合调查[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松波;桂祥盛;;铜镜文化内涵[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文嘉;;平面构成教学命题的发展性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贵韬;边地山水的交响诗篇[N];美术报;2010年

2 邵大箴;山水著灵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覃代伦;西域山水入画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子央;耐看 耐品 耐想[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童和平山水画选辑[N];美术报;2011年

6 米祯祥;陈大章山水画创作略观[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陈迹;开疆拓域 独张一军[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扬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学博士 中国美协会员 贺万里;新疆重彩山水画的创立者[N];美术报;2011年

9 朱国荣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对当代山水画审议的抉择[N];美术报;2006年

10 张复兴 秦晖;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建立良好研修心态[N];美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王云磊;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观[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易菲;六朝山水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戴光莹;中国当代城市题材山水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罗颖;意象与色彩[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7 何丽;“黄山画”派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8 刘春;明末清初董巨山水画的鉴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9 孔德平;原型与意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初冬;复归“山水”[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洁;论古典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审美内涵[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斌;“因”与“礼”:五代北宋山水画建筑点景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类延东;元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泉;论古典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图式演变及语义类别[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5 潘如华;中国传统山水画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惠祥海;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点景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意义[D];南昌大学;2012年

7 辛国华;论古典山水画中寒林图式的建立[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8 杨静兮;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建筑[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张梅;文人山水画点景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厉宣浩;陆俨少山水画点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1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201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