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议女性画家在“母爱”题材中的情感表达

发布时间:2018-12-21 12:31
【摘要】:母爱历来是人们讴歌的对象,作为具有或潜在具有母爱情怀的女性画家更是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向世人生动形象的再现或表现了母爱的那份厚重,她们笔下的母爱形象作品在法国卢浮宫、中国故宫等人类文明发展里程形象缩影的艺术殿堂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通过以下七个部分对母爱的含义、母爱表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女性画家在母爱题材创作中的优势以及女性画家如何运用画面语言进行母爱情感表达作了较为透彻的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从而为实现母爱的艺术再现、实现绘画者与观画者的母爱情感心灵沟通提供了些许借鉴与启发。 第一部分从人类与动物区别的情感符号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情感的含义,从情感的抽象性与主观性指出了女性画家在传达母爱价值感与道德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对母爱现象与母爱含义的剖析指出了不论母爱的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如何深化,母爱始终是女性具有或潜在具有的特殊情感与能力。 第三部分指出母爱如同人类的其它情感一样在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内在驱动下与社会分工与利益联系的外在召唤下需要表达,同时还指出母爱情感可以借助文学、绘画等形式来表达。 第四部分通过母爱话题引入了为母爱题材创作提供可能的母爱普遍性,然后剖析了母爱话题与母爱题材创作的不同,并且指出母爱题材的绘画创作可以成为母爱情感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 第五部分通过女性画家在绘画史中的地位与角色的描述说明在母爱题材创作中缺少独立的女性画家是不完美的;通过对比女性画家与男性画家在生殖特征与家庭社会角色的不同指出女性画家理应是母爱题材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主体。 第六部分指出女性画家在母爱题材创作中需要借助画面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并通过实例论证了画面语言与情感表达的辩证关系。 第七部分具体剖析了阎平、卡萨特、弗里达和珂勒惠支四位女画家在母爱题材创作中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画面语言进行情感表达。
[Abstract]:Maternal love has always been the object that people eulogize. As a female painter with or potential maternal love feelings, it is a vivid representation of maternal love to the world with its unique painting language. Their images of maternal love in the Louvre, China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other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mileage image epitomize the art hall left a strong painting. Through the following seven parts of the meaning of maternal lov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xpression of maternal love, The advantages of female painters in the creation of maternal love and how female painters express maternal love with screen language are thoroughly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by examples, so as to realize the artistic reproduction of maternal love. The realization of maternal lov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inters and watchers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emotion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female painters in conveying the value of maternal love and moral sen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 abstraction and subjectivity. The second part points out that no matter how the form of maternal love changes and how its content deepens, maternal love is always the special emotion and ability that women have or have potenti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maternal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maternal love. The third part points out that maternal love, like other emotions of human beings, needs to be expressed under the external call of the inner drive of individual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and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terests, and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maternal love emotion can be expressed through literature. To express in the form of painting.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possible universality of maternal love through the topic of maternal love,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pic of maternal love and the theme of maternal love.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painting of maternal love can be an important way to express maternal love emotion. The fifth part shows that the lack of independent female painters in the creation of maternal love is imperfect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female painters in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 painters and male painters in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social rol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emale painters are supposed to be the important subject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creation of maternal love. The sixth part points out that female painters need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 language in the creation of maternal love theme and demonstrat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icture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hrough examples. The seventh part concretely analyzes how four female painters Yan Ping, Cassat, Frida and Colehui express their emotion in the creation of maternal love theme by using color, composition and other picture language.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3;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彬;母爱颂歌中的反弹旋律——“五四”及20年代女性母爱写作的理性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伟;;浅谈唢呐音乐的情感表达和理解[J];黄河之声;2004年02期

3 任玉静;;用爱搭建的“东京塔”[J];电影文学;2007年23期

4 刘春丹;;公文并非无情物——试论公文的情感表达[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陈伟;;情感表达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8年12期

6 劳倚乐;;英语口语学习中语调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8期

7 姜在新;;透过《机器人瓦力》看美式动画片的情感世界及其表现手法[J];电影文学;2009年21期

8 夏多玲;;论声乐演唱艺术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9 张迪妮;刘彦成;张文山;;浅谈建筑与艺术情感的关系——对比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张雁;;河曲民歌艺术特色分析[J];大舞台;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建华;谭铁牛;;语音和人脸表情同步的双模态情感表达研究[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林兵;;浅论中国花鸟画艺术中的吉祥内涵[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感表达和个人评价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祝林;;李白诗中之酒情感表达[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谈正;郭春霞;邢延超;;单幅人像的全自动3D重建及情感表达[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利军;;歌唱艺术的呼吸与控制原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何大安;;家庭潜能的发挥与精神康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爱军;党建武;方强;;语言文化背景与多模态情感表达和感知[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曹剑芬;;语速特征及其变化[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彭丽;任静;;谈护理后勤服务在工作中的语言技巧[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赵艳;音乐能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N];科技日报;2009年

2 张书彬;歌唱的吐字与情感表达[N];音乐周报;2001年

3 陕师大 08级音乐系 孙明月;浅谈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N];西安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曾毅 特约记者 任爽;别样的“母爱”[N];光明日报;2011年

5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康岚;郁”为何要“闷”着?[N];健康时报;2005年

6 王莉(武警总部政治部);《惊天动地》:大灾孕育民族魂[N];中国电影报;2010年

7 丁晓原;“母爱”的反思与创构[N];文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郑伟;轮骑上的歌唱老师[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蕾;激发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之魂[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潘祺;礼品越来越贵,过节如同遭“劫”[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元;基于人工心理的服务机器人交互平台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4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谢波;普通话语音情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孟庆梅;仿人头像机器人人工情感建模与实现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春华;情感表达对在线评论有用性感知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崔娃;从“真正女性崇拜”到“新女性想象”[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丽;浅议女性画家在“母爱”题材中的情感表达[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2 龙娟娟;信息图形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邓青;探讨影像记录中的情感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李晓楠;首饰与情感[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郭玲;夫画者,从于心者也[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李静;以情感体验为目标的情侣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龚畅;解读水彩艺术的情感世界[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菲菲;光影语言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与美感表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寇吉梅;设计中字体的情感传达[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38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6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