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传统绘画回到写生的意义
[Abstract]:In the age of network, browsing images has become the most convenient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life of the public, but also more and more affects the creation of artists, especially painters. Many painters rely on a picture to complete a work in the studio. This kind of experience without real feelings only completes the task of creation but often loses the soul of art. This reality is worthy of our vigilance and reflection. Throughout the Chinese modern college art education, the most basic teaching means is to rely on sketching, adhere to sketching, and set up the traditional realistic concept and contemporary art teaching system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convenience of browsing pictures in the image age, sketching is gradually marginalized. Even painters who insist on sketching often take back many photos and re-create them. In this way, many traditional realistic painters give up the creation of life and have to give in to the image. The teachers' creative style, which depends on pictures, not only decreases the level of their own creation,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the students' creative style, which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etching ability. Undeniably, the age of images does provide a lot of convenience for painters, but too much borrowing pictures or imitating the effects of photographs will gradually make artistic creation rigid, picturesque, lack of vitality, and lack of painting. It will also affect the artist's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directly affect the express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ainter's spiritual world. Starting from the impact of the image age on the sket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in the image age,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dividual art creation practice, the autho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in the image a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ignificance of sketching in the image ag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sketching", in order to change the present creation mode which depends on pictures, return to sketching, and make the painting radiate the charms of painting agai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J];艺术评论;2010年09期
2 姜松华;;图像时代的绘画艺术取向[J];中国美术馆;2008年07期
3 徐文婕;;浅谈图像时代下的中专英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7期
4 王晓清;孙峰岩;;图像时代的转折意味着什么[J];电影文学;2009年19期
5 李波;;浅议图像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东;;图像绘画的水墨意识[J];当代艺术;2008年01期
7 巨德辉;;图像时代的文化思考[J];美术大观;2009年07期
8 张丽文;师华;李晓霞;;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文学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陈涵平;;图像时代的海外华文文学教学[J];华文文学;2011年02期
10 田春;图像在文学变革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长北;;对图像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贾明祖;骆飞;;浅谈摄影专题报道的策划[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周彦;;重建文字的地位[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曹焕荣;;用主要精力抓编辑[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何轩;;从设计的事谈育人的事——艺术设计类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张志忠;;审美如何优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60年》教材撰写的一点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10 张富汉;;构建现代报纸图片新闻体系[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央旦才让;《我是一个兵》图像时代的真诚叙述[N];兰州日报;2005年
2 清华大学 尹鸿;图像时代的文学[N];文艺报;2001年
3 暨南大学博士生 田春;摄影文学:图像时代文学的一条新路[N];文艺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徐春萍;图像时代,我们仍需要经典[N];文学报;2006年
5 王晓明;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李勇;“图像”的寓言[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李浩;图像时代,谁还在阅读文学经典?[N];北京日报;2006年
8 袁蕾 风端;图像时代:用灯光找到烛光[N];南方周末;2007年
9 特约记者 丁丽洁;图像时代,我们更依赖文字[N];文学报;2006年
10 张晓凌;精神家园的独行者[N];美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子仲;视象与图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余旭鸿;绘画与光影[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曹建华;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刘文洁;百年山水之窥[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龙;图像时代传统绘画回到写生的意义[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2 伍玉宙;图像时代的产品视觉形象符号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3 黄斐;浅谈图像时代的绘画实践[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胡永波;图像时代下的写生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佐;图像时代,写实画法的存在意义[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申姣姣;图像时代审美真实性的反思[D];郑州大学;2011年
7 胡川;图像时代的新绘画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马超;图像对小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笃涛;何以相对:图像时代的写实油画[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何丽敏;读图时代的图像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1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3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