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分裂与重组”—论表现性绘画中的解构思想

发布时间:2019-04-13 10:26
【摘要】:进入20世纪的西方绘画,经历了艺术史上的一次彻彻底底的大解放。塞尚为现代绘画拉开了帷幕,以毕加索、马蒂斯为代表的抽象、表现、幻象等各类主义及立场应运而生。抛却了西方传统绘画形式理念的束缚,现代派无论在画面处理上的疯狂与创新,还是引发其创作主导思想的独树一帜,骨子里都渗透着强烈而深刻的表现性。是什么给了他们从传统的主体中分离的勇气?反叛的意义在于阐明自己与主体的关系,但不是完全违背客观。这种夸张的、直觉的特殊立意,甚至独断专行,正如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把延续千年的西方思维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推向风口浪尖一样,表现性画家们开始和传统西方绘画断腕决裂。 本文所提指的“解构思想”不单纯指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传统意义上的解构主义思想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又几近主导性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广泛波及到文学、语言学、美学、建筑、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在绘画领域其对现代表现性绘画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亦包含从表现性绘画的本体语言出发,视觉效用与创作意识上“解构思维”,强调画面的一些基本因素受解构的影响而脱离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通过对表现性绘画艺术手法和哲学思想方面的深入思考,我们应该相信表现性绘画中存在着解构,并引发了多种不同于前人的积极独创性及可能性。是艺术预言哲学也好,还是哲学指引艺术也好,相信解构思想对研究表现性绘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表现性绘画中的解构思想,其自身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符号,它同时存在于思想结构中,具有强大的内驱力。文章以不同视角观察表现性绘画中解构与重构思想的多元化形态,,尝试对其中存在的解构主义哲学简要论证,从而尽可能客观地剖析表现性绘画中由外到内的解构思想。其次通过对表现意义的总结,研究并掌握其实际价值,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Abstract]:Western painting in the 20th century experienced a complete libe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art. Cezanne opened the curtain for modern painting, with Picasso, Matiss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bstract, performance, illusion and other doctrines and positions came into being. Despite the bondage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painting form idea, the modernist school permeates the strong and profound expression in both the craziness and the innovation in the picture processing, or the unique creation leading thought of the modernist school. What gave them the courage to separ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subjects? The meaning of rebellion i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elf and the subject, but not completely contrary to objectivity. This hyperbole, intuition, special idea, and even arbitrariness, just as Derrida's deconstructionism pushed the thousand years of Western tradition of thinking, logos centralism, to the top of the air, is the same thing as Derrida's deconstructionism has brought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millennium of Western thinking. Expressionists began to break their wrists with traditional Western painting. The deconstruction thought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not only refers to Derrida's "deconstructivism", but the traditional deconstruction thought is the most revolutionary and nearly domina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its influence is widespread in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Aesthetics, architecture, painting, music and other fields, in the field of painting its impact on modern expressive painting is enormous. This paper also includes "deconstructing thinking" in visual utility and creativ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Noumenon language of expressive painting, emphasizing that some basic factors of picture are influenced by deconstruction and deviate from the basic form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Through in-depth thinking on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expressive painting, we should believe that there is deconstruction in expressive painting, which leads to many kinds of positive originality and possibility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edecessors. Whether it is the philosophy of artistic prophecy or the philosophy guiding art, it is believed that deconstruction has an indelible effect on the study of expressive painting. As the deconstruction thought in expressive painting, it is not only an external formal symbol, but also a kind of external formal symbol. It also exists in the ideological structure, with strong internal drive. In this paper, the diverse forms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expressive painting are observ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the deconstructionism philosophy is briefly demonstrated, so as to analyze the deconstruction thought from outside to inside as objectively as possible. Secondly,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expression, study and grasp its practical value, in the future painting creation to get more inspi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汪东;;对当代素描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徐春;传统建筑学的解构[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代平;浅谈解构主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汪炳璋;;包豪斯的工业设计及其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汪炳璋;;简洁极致——皮埃特·蒙德里安的绘画与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艺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幸;;延伸与突破——论构成主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意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6 于守艳;王晶;;来自女性学课堂的声音——一个质的研究方法情境侧记[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熙;;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及多角度指向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胡澜卿;;虚伪的作品 真实的叙述——对余华与罗伯-格列耶作品的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10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李清敏;古埃及阿玛尔纳时期艺术成就的历史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蒋璐璐;平面广告图形设计视觉创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丛慧;探析漆艺发展现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f替

本文编号:2457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57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