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传统版画和当下复制性语境的延伸

发布时间:2019-04-19 03:18
【摘要】:传统版画的复制特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呈现方式,并直接联系当下最核心、最普遍的复制性。当下,由于“复制”的进展无论在视觉领域、社会行为、商业模式、生物科技中更多的呈现出明确,具体的复数性。复制是“版”的原理,只是当下的复制方式已经和传统版画中的复制有了根本的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社会仿佛进行着“全面拷贝和复制”的行为。相对传统版画的复制,当下的复制性逐渐实现了精确,即刻和巨量。这种精准的即刻和巨量已经超出了人的身体器官的感知系统。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和身体的限制,反而速度和形态更接近人的思维和意识。由于当下复制的特性,使传播中的内容迅速的在社会、文化中具备了可辨识的特征,形成符号化的语言,更多的内容具有快速的可再编辑性。社会行业的分工,不再像以往那么明确,相互渗透其中。艺术有一种趋向于单一门类的分子在各个领域中寻找发酵的可能性。
[Abstract]:The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printmaking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art categories,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re and the most common reproduction.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of "reproduction" in the visual field, social behavior, business model, biotechnology, there are more explicit and specific complexities in the field of vision, social behavior, business models, and biotechnology. Copy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edition, but the way it is copied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raditional printma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society seems to be carrying on the behavior of "full copy and reproduction". In contrast to the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printmaking, the present reproduction gradually achieves precision, instant and huge amount. This precise instant and enormous amount has exceeded the perception system of human body organs. Communication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s of time, space and body, but speed and form are closer to human thought and consciousness.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reproduction,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is quickly recognized in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forming symbolic language, and more content can be re-edited quickly.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al industries is no longer as clear as in the past and permeates each other. Art has a tendency towards a single category of molecules seeking the possibility of fermentation in all fields.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亮;;科班出身的版画家跨界油画创作的现象及启示[J];美术观察;2011年09期

2 付业君;;当代版画在当代艺术中所凸显的价值——关于版画艺术的外延性[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3 邹晓萍;版画作品的“家庭空间”[J];美苑;2001年05期

4 张天星;试谈版画艺术的创作灵感[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3期

5 韩燕宁;;浅谈版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6期

6 杨丽红;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制作版画方法初探[J];艺术研究;2005年02期

7 杨劲松;重构版画艺术新理念[J];艺术探索;2000年S2期

8 杨琳;;来自茶马古道的当代版画艺术[J];艺术市场;2007年12期

9 王舜;;对版画艺术的若干思考[J];美苑;2008年04期

10 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里程碑——《版画纪程》读后[J];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顺仙;;壮族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升华——阿峨新寨版画探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刘天振;;《水浒传》版画插图研究述略[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浦玉生;;中国古代水浒木刻画研究[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夏曦;纪腾;胡问成;韩志强;高庆蕾;周剑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携带重组腺病毒靶向杀伤乳腺癌[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吴晓波;毛茜敏;马如飞;;二次创新的加速进化过程[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玉成;;关于软件保护技术[A];第二次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7 徐家力;;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综述[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晓毅;;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现代主义特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易立;程世鹏;闫喜军;柴秀丽;罗国良;张海玲;王凤雪;赵建军;;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核苷酸序列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正元;;版画杂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光明;版画艺术有更好的发展前景[N];深圳商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唐小伟 黄俊娴;版画艺术的“走出去”和“咬下去”[N];美术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苏丹 黄蔚;牵手两地画留香[N];贵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于娜;版画收藏竞逐拍场当代原创作品凸显潜力[N];华夏时报;2011年

5 首席记者解广军;再创“版画艺术之乡”辉煌 让鸡西名片更亮[N];鸡西日报;2008年

6 王光明;版画品位高值得收藏[N];深圳商报;2006年

7 张新英;“看”得到的声音,“听”得见的色彩[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美周刊;应天齐版画创拍价新纪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李英睿邋胡春达;光的魔术师[N];吉林日报;2008年

10 文新;国家图书馆收藏《中国风光画集》[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筱林;投资组合保险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林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性增强的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1年

3 黄晓园;新型溶瘤腺病毒M1体内应用的效应和安全性研究及靶向性输送的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Bazlur Rashid Khan(拉西德);人民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蒋宁;构建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ITD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7 夏曦;间充质干细胞携带选择复制性腺病毒靶向肿瘤治疗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彩虹;两种新型选择复制性腺病毒M5,M6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v-TK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系统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玄巍;木版画的刀法与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希;传统版画和当下复制性语境的延伸[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2 吴伟;明清版画的视觉语言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李丹;超越现实回归本真—版画艺术的生活性转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武迎春;科尔沁版画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孙立娟;试析痕迹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决定性意义[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琦彪;用艺术来记录生活[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范意雪;彦涵版画的艺术表现语言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包田;檦版水印语言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孙双赫;栋方志功与珂勒惠支版画艺术作品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赖盛;版画作为——关于版画艺术的当代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46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46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