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谈全景画的构图

发布时间:2019-07-20 17:46
【摘要】:全景画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引入中国的。新中国成立后要修建许多新的博物馆及纪念馆。一些负责研究展陈方式的专家注意到国外这种可用于陈列新形式的全景画,这种独特而震撼的更为直观的展陈形式为中国博物馆的展陈提供了全新的样式,同以往铺陈式的陈列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全景画作为表现某一重大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陈列的形式,它巧妙的结合运用了油画、地面雕塑模型形成的视觉效果,同时用音效、灯光、解说等氛围营造,使画面构成极具真实的空间效果,生动真实的再现历史的某个特定场景,会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奇妙艺术感受。若想达到这个预期效果,这与全景画构图因素密不可分,本研究基于全景画构图规律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全景画的研究,最后针对全景画的画面构图方式在全景画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综合阐述。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全景画的发展过程,分别阐述了西方全景画从发明及发展和中国全景画的引入及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二、全景画的基本构成因素和规律,详细阐述了全景画中的“四点透视”原理,以及构图中的画面分割和经营。最后举例说明了全景画构图中独特的构图特点,手段多样,整体和谐。三、全景画中地面塑型的重要性。地面塑型是全景画有别于壁画和架上绘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画面的延续和引导,是当代全景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之,本文结合了大量中外全景画作品和专著,以全景画中的构图作为研究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可以使我们了解全景画中的大致的构图规律。
【图文】:
攻克锦州(局部)122.24x16.1m1986年
图 1-1:攻克锦州(局部)122.24x 16.1m 1986 年《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创作成功,给了创作者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年,创作者们又创作出了第一幅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全景画《清川,全画构图用《龙塬里狙击战》、《抢占公路高地势》、《马场里战斗战》、《三所里狙击战》、《清川江、军隅里、凤鸣里围歼战》、《打待俘虏》 八组内容有序展开,生动的再现了抗美援朝期间的第二
血战台儿庄(局部)124.1x6.5m2005年而在全景画《莱芜战役》(附图1-1)中,构图上则是以人物的活动作为创
个主要形象来确立次要形象的位置,组织好其互相之间的穿插,叠压,衬托等关系,构图中心因此产生,同时也要巧妙的把各个构图中心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全景画面。第二,通过构成手段使画面内容形成主次等级 ,也就是强调平面构成和空间度地面塑型布置的关系。由于全景画表现的题材内容均为十分宏大壮观的场面,往往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在构图中需要有多个重点需要刻画强调,这时必须通过经营视觉等级来做到主次分明,,突出主题。例如在全景画《血战台儿庄》(附图 1-1)中,在那个决定命运的千钧一发的黄昏时刻, 本该有太多需要表现的内容,而为了构图统一的整体需要,只选取了大北门激战,清真寺争夺战,西北门争夺战,敢死队肉搏战,文昌阁爆破,运河浮桥爆破这几个典型的事件进行了深入刻画,用这几个具体事件来生动的表现出了我们中华儿女战争面前不畏敌人的高尚爱国情怀,让每个看到这张幅品的中国人都难忘抗日英雄们的崇高和伟大。让人不禁发出感叹,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f;浅谈全景画的构图[D];鲁迅美术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51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1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