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园“庐山”系列山水图式中的自我意识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17 09:00
【摘要】:一幅出色的山水画作品,本身包含着画家对自然山川的独特感悟,而绘画本身又是画家自身心理活动的反映和折射,它包含了画家对自然客体的审美以及从认知到完成创作的心理活动。画家在整个绘画认识过程中,自我意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它既能过滤、筛选、整理画家对外界所有因素的认知,又能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绘画语言体系。通过对以往学者的学术成果的精读与研究,以及对黄秋园“庐山”系列山水图式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清晰的呈现给大家一条自我研习绘画的脉络和方法,并希望能够对自己未来的绘画之路做一个实质性的导航。本文从黄秋园1969年以后创作的“庐山”系列山水图式出发,从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图式风格和笔墨语言特征为切入点,分析研究黄秋园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自我意识的体现和凝结,旨在从黄秋园自我意识分析研究中寻找对笔者或当下学者形成自我图式面貌和建构自我笔墨语言的启示,以及如何对传统绘画中精神价值的传承。全文分绪论、正文四章以及结语六个板块组成。绪论分选题概述和当前已知学者的研究现状、目的意义和研究途径、方法四小节构成,主要论述这一选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意义。正文第一章讲述黄秋园的“被发现”,介绍了黄秋园生平和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末的中国画坛。以中国传统绘画中衰为起因,加之西方文化艺术冲击的原因,国内学者对中国画命运问题的又一场论战拉开了序幕,此时的中国画坛急需一位借助传统发力的实力画家来印证传统绘画仍有可持续的、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章以黄秋园在笔墨风格方面最为突出的庐山系列山水图式为代表,首先解释了庐山系列图式的由来和历代画家以庐山为题材的历史背景,进一步分析了黄秋园庐山系列山水图式的形成,从这一临习、认知、融通、自运的形成过程中提出自我意识问题的重要性。在论文的第三章中笔者着重从画面境界、布局和笔墨上对黄秋园庐山系列山水图式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这些境界的营造、布局的独到安排和笔墨上的个性表现来分析出黄秋园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自我意识的具体表现。反之,又通过这一系列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运用的指导而进行总结,然后再一次的指导创作,这种创作方式的指导意义对当下笔者的创作有极其深重的影响,论文的第四章对这一选题的研究意义从自我图式面貌建立的启示和自我笔墨语言构建的启示这两方面进行了总结。
【图文】:
荆浩(五代)《匡庐图》
黄秋园“庐山”系列山水图式中的自络的存在。而从黄秋园的山水画遗作来看,他更是大论画精言甚少,基本上没有论及为何寄情于庐山,但门生漆伯麟的回忆文章中可以推测出,,黄秋园早年去连忘返,其中就包含庐山;庐山本身就在离黄秋园住于言表;十年动乱的影响,更是让黄秋园远离世俗喧地。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550486
【图文】:
荆浩(五代)《匡庐图》
黄秋园“庐山”系列山水图式中的自络的存在。而从黄秋园的山水画遗作来看,他更是大论画精言甚少,基本上没有论及为何寄情于庐山,但门生漆伯麟的回忆文章中可以推测出,,黄秋园早年去连忘返,其中就包含庐山;庐山本身就在离黄秋园住于言表;十年动乱的影响,更是让黄秋园远离世俗喧地。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新伟;黄秋园与中国绘画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黄润华;黄秋园艺术的启迪[J];美术研究;1987年02期
3 薛永年;在黄秋园山水前沉思[J];美术研究;198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红云;寂寞守道,入古出新[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50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5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