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尔蒂斯绘画图式的构建
【图文】:
图 1 巴尔蒂斯《拉尔夏》 图 2 巴尔蒂斯《黎1939 年 布面油画 130×162cm 1955 年布面油画 92.2 东方传统艺术的影响(一)中国传统艺术对巴尔蒂斯绘画风格的影巴尔蒂斯童年时就与中国艺术不期而遇,中国艺术书籍,书里面的图画表现得和他跟前的敬佩,自此以后他对远东艺术发生了持久而统艺术的书籍及艺术作品。巴尔蒂斯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相当渊博的对范宽,马远,夏圭,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水更是推崇备至。他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绘方式。另外,他不仅在观念和观察方式上受到手法上也吸收了中国山水画关于空间的处理方这幅 作品就明显借
图 5 巴尔蒂斯《有牛的大风景》 图 6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1959-1960 年 布面油画 1122 年 描金云龙纸159.5cm×130.4cm 35.1cm×1172cm(二)日本传统艺术对巴尔蒂斯绘画的影响19 世纪后半期,日本与欧洲商贸来往频繁,其艺术品通过商贸、旅游、博览大量涌向欧洲。19 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印版画图案其风格也开始影响当时的画家,当时的前卫画家,如莫奈、梵高、高更等现代绘画大师,都从浮世绘艺术中获得了有意义的启迪。巴尔蒂斯自小就对远东不陌生,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在日本传统艺术中巴尔蒂斯特别关注浮世绘绘画,,晚年的夫人是位日本女子,也经常给他解读日本的古典书籍,可见巴尔蒂斯对日本也是相当喜爱的,在他的作品《黑镜前的日本女子》(图 7)以及《红桌旁的日本8)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浮世绘风格的影响。画面中女子是以节子夫人为原型塑主观优雅的线性造型,简明单纯的色调处理加上典型的日本道具摆放,使画面带有日本风情。在巴尔蒂斯晚期的绘画艺术中,通过其创作的一系列以节子夫人为原型我们可以看到巴尔蒂斯明显受到了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张忠全;;论中国画新材料与民族审美的融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贾宁;;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5 尹家琦;;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潘潇漾;;从巨嶂高壁到松溪洲渚——地域因素影响下的李唐山水画[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8 涂国喜;;论工笔画的写意性[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9 叶丽美;;传统工笔画色彩式微初探[J];书画世界;2012年03期
10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杜少虎;;写天地之形 绘万物之情——洛阳汉墓壁画用笔用色探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润泽;;艺术材料美感及其效果的达成——以1990年后中国实验水墨部分实践现象为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丁静蕾;叶莺;;从“分离”到“融合”——浅析风景园林与中轴线在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的关系变迁[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娴;侯涛;;设计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感悟园林艺术的空间结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矫克华;李梅;;城市景观设计与手绘表现艺术的教学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8 燕杰;;基于湘楚地域性艺术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研究[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10 刘燕婷;;乐感文化模式下的中国音乐审美心理[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亚丽;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石志勇;甲骨文金文文象关系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4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5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