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文徵明小青绿山水的临习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20 00:12
【摘要】: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领袖,也是我在研究生阶段主要临习与研究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面貌多样,笔法有粗有细、设色有浓有淡。在诸多样貌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细笔青绿一路。而我则以青绿山水中的小青绿为主要研习对象。他的这种小青绿作品,构图严谨、用笔文静、设色古淡秀雅,有一种透明、湿润、缥缈之感,使人心旷神怡。本文从文徵明小青绿山水的渊源和成就开始,简单梳理其小青绿画风师承与影响。以《江南春图》和《浒溪草堂图》为例,分析小青绿山水的技法风格和临习方法。通过分析解读技法和临习意构作品,指导实践创作。我的作品以“江南山水”为主题,主要从文徵明小青绿作品中汲取养分,以“传统意构”和“取法自然”为两个切入点,在作品创作中我参以文徵明笔意和小青绿设色法,加上自己对小青绿山水的理解与感悟,尝试表达自己心中的江南山水画卷。
【图文】:

展子虔,楼阁


是勾皴基础上,薄罩青绿,山石土坡皴笔清晰,较“大青绿”画法繁密气清朗,笔墨形象的创造在落笔前已经相当完美。大、小青绿名称,主厚薄和画面重色的程度上相对而言的,也有元、明时青绿多融水墨为一水墨勾皴占大部,仅小部分上石色,为“小青绿”法[8]。由此我们进一步追溯青绿山水的发展渊源,进而了解文徵明小青来。青绿山水是从隋唐时发展起来的。隋唐时期的青绿设色使用覆盖性青、石绿等色,配合山石轮廓处的勾金,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观感。最山水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图 2—1),用较细的线条勾画出轮廓有皴笔,用青绿填色、泥金染山脚。此图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着重作用。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了隋朝“空勾无皴”的青绿画法,“青绿为质、金碧为纹”使金碧青绿山水画走向成熟。李思训的《江帆(图 2—2)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皆用此法,勾好山石轮廓后填皴法、设色华丽,画面装饰效果浓重。

基调,局部图,青绿山水,隋唐


图 2—3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图 2—4 南宋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局自宋及元,水墨为主的基调下青绿设色的传统并没有消亡,钱选“青绿巧的青绿着色画风,,精工中带秀润,如《山居图》(图 2—5)。此作古雅质朴与唐金碧青绿时的浓艳厚重之感有着明显区别。元代另一位善作青绿的代表画家赵孟

本文编号:2590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90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2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