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中女性眼睛的描绘技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2 04:47
【摘要】:中国传统的绘画门类中,工笔人物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工笔人物画需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情绪。人物的眼睛,虽然在画面中的比例很小,但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古今的画论,多有对于眼睛绘画技法的探讨。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眼睛的画法,因社会环境、师承关系、绘画方式等外因和内因,虽然随时代之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又有很大的雷同性。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发展出了新的绘画技法。尤其表现在女性眼睛画法上,较之古代,丰富性大大增强。本文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梳理工笔人物画眼睛画法的历史和现状,以期从中找出规律,并为笔者的创作提供指导。
【图文】:
这一倍受重视的部位,在古代有着缓慢的传承和发展。第一节 魏晋时期《人物龙凤帛画》为春秋战国时期作品,是至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也是所能追溯到的最早工笔女性人物形象。《人物龙凤帛画》中女性为侧面形象(图 1-1),构成简单,省略了嘴巴的描绘,眼睛面积占脸部比例较大,,眼睛的上下眼睑用两条相同粗细无变化的线条进行勾勒,眼珠被夸大,注视方向为前方虚无处,从画面上难以感受出具体情绪。相较而言,魏晋时期的代表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 1-2)五官所占比例合理,上下眼睑的线条有了粗细浓淡的区分。这样的描绘方式清晰表现了眼睛的空间关系,眼睛含有情绪的表达,观者在欣赏人物的面部神情时也能产生共鸣,北朝多以细笔勾画五官,眼眉细长,眉毛多呈弯月形,这是当时的审美特征。
这一倍受重视的部位,在古代有着缓慢的传承和发展。第一节 魏晋时期《人物龙凤帛画》为春秋战国时期作品,是至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也是所能追溯到的最早工笔女性人物形象。《人物龙凤帛画》中女性为侧面形象(图 1-1),构成简单,省略了嘴巴的描绘,眼睛面积占脸部比例较大,眼睛的上下眼睑用两条相同粗细无变化的线条进行勾勒,眼珠被夸大,注视方向为前方虚无处,从画面上难以感受出具体情绪。相较而言,魏晋时期的代表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 1-2)五官所占比例合理,上下眼睑的线条有了粗细浓淡的区分。这样的描绘方式清晰表现了眼睛的空间关系,眼睛含有情绪的表达,观者在欣赏人物的面部神情时也能产生共鸣,北朝多以细笔勾画五官,眼眉细长,眉毛多呈弯月形,这是当时的审美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图文】:
这一倍受重视的部位,在古代有着缓慢的传承和发展。第一节 魏晋时期《人物龙凤帛画》为春秋战国时期作品,是至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也是所能追溯到的最早工笔女性人物形象。《人物龙凤帛画》中女性为侧面形象(图 1-1),构成简单,省略了嘴巴的描绘,眼睛面积占脸部比例较大,,眼睛的上下眼睑用两条相同粗细无变化的线条进行勾勒,眼珠被夸大,注视方向为前方虚无处,从画面上难以感受出具体情绪。相较而言,魏晋时期的代表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 1-2)五官所占比例合理,上下眼睑的线条有了粗细浓淡的区分。这样的描绘方式清晰表现了眼睛的空间关系,眼睛含有情绪的表达,观者在欣赏人物的面部神情时也能产生共鸣,北朝多以细笔勾画五官,眼眉细长,眉毛多呈弯月形,这是当时的审美特征。
这一倍受重视的部位,在古代有着缓慢的传承和发展。第一节 魏晋时期《人物龙凤帛画》为春秋战国时期作品,是至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也是所能追溯到的最早工笔女性人物形象。《人物龙凤帛画》中女性为侧面形象(图 1-1),构成简单,省略了嘴巴的描绘,眼睛面积占脸部比例较大,眼睛的上下眼睑用两条相同粗细无变化的线条进行勾勒,眼珠被夸大,注视方向为前方虚无处,从画面上难以感受出具体情绪。相较而言,魏晋时期的代表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 1-2)五官所占比例合理,上下眼睑的线条有了粗细浓淡的区分。这样的描绘方式清晰表现了眼睛的空间关系,眼睛含有情绪的表达,观者在欣赏人物的面部神情时也能产生共鸣,北朝多以细笔勾画五官,眼眉细长,眉毛多呈弯月形,这是当时的审美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楠楠;;论眼睛在人物画中的传神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5年09期
2 文明红;;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面部表情[J];国画家;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石s
本文编号:2611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1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