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视域下中国写意油画的意境构成
【图文】:
1《孟特芳丹的回忆》柯罗;1827 年;法国;布面油画;65x59cm;巴黎卢浮宫罗的风景画,某些地方似乎有些随性洒脱,但是画面描绘出是从这种不经意之中流露出来的情绪,一切无关紧要的物象风景作品,都仿佛源自于画家内心的荡涤,是画家身心情感映。如在《孟特芳丹的回忆》(图 1)中,画面中树枝伸展的身姿曲线及古朴树干共同组成的带有动态韵律的造型美,在静自然,晨雾裹挟下的河流与倒影,都和整副画面的色调产生平静而协调的情境交融的抒情景象。画作因为天空、水气的色彩表现而使得整个画面充满通透、是柯罗长时间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结果的体现,再辅助以娴熟,,并非伦勃朗一般堆砌各种颜料涂抹,而是善于将单薄的色
图 2 《播种者》米勒;1888 年;布面油画;32C*40CM;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图 3 《倚锄的男子》 米勒;1862 年;布面油画;60 * 75 cm;旧金山私人收藏在米勒《倚锄的男子》(图 3)作品中,一个锄地的男人在炎热酷暑之下,非常疲惫的支撑着腰脊,倚靠在锄柄上暂做休息,他的目光远望,体力像是已消耗殆尽,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累得腰酸背痛,而等待他的还有一片锄不尽的农田。画面没有田园式的牧歌,更没有浪漫抒情的气息,画面呈现的是人们忙不完的农活和艰辛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意强;;论苏天赐[J];美术研究;2007年04期
2 詹建俊;;自觉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J];美苑;2006年01期
3 朱立元,刘旭光,寇鹏程;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赵思有;中国绘画意象和笔墨的哲学基础[J];新美术;2003年03期
5 沈行工;“取”与“舍”——习画随感一则[J];艺苑(美术版);1999年01期
6 苏天赐;我的回顾[J];艺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版);1997年03期
7 成中英;中国哲学的综合创造与创造综合──兼论本体诠释的涵义[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刘骁纯;吴冠中与林风眠[J];文艺研究;1991年04期
9 杜寒风;;叔本华美学思想撷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杨涵;读《梦溪笔谈》偶感——从“掀屋角”谈绘画透视学[J];新美术;198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莉萍;传统文人画品评对创作的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2 谭红梅;吴冠中油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张璐;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4 何小勋;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5 赵超;“画山水”观念的起源[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6 徐学凡;“远”—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梅;叔本华对王国维境界说影响研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会芳;试论吴冠中江南油画风景[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3 陈艳秋;林风眠人物画造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
4 王旺;文人画的“意境”与意象油画中的“意境”流变[D];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
5 牛美玉;悲壮与意象—透纳水彩风景画艺术风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宋若熙;自然的流露—柯罗风景画的现实主义审美特质[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7 贺英伦;“土”与“洋”的转换[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8 刘迎;柯罗艺术精神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颜超;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中的“写意风格”探究[D];安徽大学;2015年
10 梅庭婷;浅析林风眠画面的构成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25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254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