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贾蔼力艺术作品中的“非现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3:18
【摘要】:贾蔼力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经历了社会的大变革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对社会及生活的改变是不可想象的,贾蔼力以旁观者和亲历者的双重身份见证了这一历史,并从自身的生存环境出发,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始对于自我精神的思辨和剖析。他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战争、科技、自然以及人类的生存现状,把来自外部世界的图像进行重新编码与演绎,在作品中加入大量的“非现实性”因素去破坏表象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假象”与虚构事件。他的艺术是关于人类现状,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在体验社会快速现代化的同时意识到人类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以及对周遭环境的关注。他试图用“非现实”的逆向思维对现实进行深度探究,构建出一个局部真实但整体迥异于现实的世界。本文以“非现实性”为线索,分为四个章节对贾蔼力的艺术作品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是对贾蔼力艺术创作的诉求进行概述,包括他艺术创作图像的时代背景、典型符号及其象征的讨论,从而引出“非现实性”这一概念,并对其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结合其作品从“非现实性”、现实性以及作品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章主要是从贾蔼力的个人性格特征为切入点,研究其性格对他作品中“非现实性”因素呈现的影响,包括他对现实的焦虑、对未来的追问以及对博斯非现实的图式借鉴。第四章是关于贾蔼力艺术创作的启示与思考,分析贾蔼力艺术作品一直受市场追捧的原因以及他作品中“非现实性”因素对现实的拷问。
【图文】:

作品,雷声,暴风雨,狂风


::在之后的《星空》系列作品中,,真正的闪电(图三)就出现了。在深灰虚无背景中,一组明亮的闪电撕开混沌的天与地。在这里笔者认为闪电是具意味的。在自然界中,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烈放电现象,闪电常与雷声相伴,预示着暴风雨将要到来。在贾蔼力的作品中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画面中婆娑的笔触透露出透纳的影子,狂风

作品,雷声,暴风雨,狂风


::在之后的《星空》系列作品中,真正的闪电(图三)就出现了。在深灰虚无背景中,一组明亮的闪电撕开混沌的天与地。在这里笔者认为闪电是具意味的。在自然界中,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烈放电现象,闪电常与雷声相伴,预示着暴风雨将要到来。在贾蔼力的作品中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画面中婆娑的笔触透露出透纳的影子,狂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夫之;马克思;;学者至语[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4期

2 庞媛心;;当代法国文学的非现实性与独创性[J];商业故事;2016年25期

3 冷玲莉;方丹;罗楚华;廖秋兰;王蕾;杨韶刚;;事件不愉悦程度对非现实性乐观主义的影响[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4 陈红梅;;印度现实题材电影的类型表达——从《起跑线》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说起[J];青年记者;2018年27期

5 阿尔杜塞;顾邦文;;路·阿尔杜塞论“现实人道主义”[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6 赵树坤;付子堂;;论“有限度”的法律发展观——以中国转型期非现实性社会冲突为分析对象[J];求是学刊;2007年05期

7 张书印,赵延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特点与改革实践[J];理论探讨;1995年06期

8 王思丹;;论《雷雨》的非现实性[J];大众文艺;2013年14期

9 师元梅;;浅议当前农村的社会冲突——基于科塞的非现实性冲突理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马立鞭;;诗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J];写作;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雅克·朗西埃;林晖;;共产主义:从现实性到非现实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2 杨瑞龙;;产权的含义、起源及其功能[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春燕;贾蔼力艺术作品中的“非现实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崔慧永;对我国政府成本运行偏高的分析与应对[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玮鹏;国家安全中的恐惧心理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4 陈艳;现实和非现实范畴下的现代汉语“好”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5 薛培阳;民间私怨的预警与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2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