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绘画的宋代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1:03
【摘要】:吴道子作为唐代人物画集大成者,在汲取汉晋优秀绘画传统基础上,将中国人物画推上一个巅峰时期,其画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不断对吴道子绘画进行接受和解读,在接受和阐释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艺术观念。各个时代传播接受中存在的差异,实则是不同时期和不同阶层对待吴道子绘画态度及艺术观念差异的显现。宋代对吴道子绘画的接受主要包括绘画创作和品评两方面:绘画创作上,北宋前期在唐代绘画风貌的影响下,不乏画道释壁画的能手,出现了大量“学吴”和“专吴”的画家,在众多画家的刻意效仿中,吴道子绘画的接受逐渐走向模式化。面对此弊病,北宋中后期,越来越多的画家和文人开始在“画工之艺”以外另辟蹊径,于是出现了“兼吴”和“变吴”的画家,欲在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上求变化。因此,对吴道子绘画的接受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深刻影响到后世画家对吴道子绘画的接受,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宋人多袭“变吴”画家李公麟,对吴道子绘画的接受势头则渐趋消退。绘画品评上,受不同艺术观的影响,宋人对吴道子绘画品评产生分歧。“正统”艺术观影响下的宋人将吴道子绘画视为典范,对其推崇备至。而“士人画”艺术观的渗透下,以苏轼、米芾、邓椿等为代表的文人则倡导具有文人意识的品评标准,对吴道子绘画及其传派绘画进行贬斥,并影响整个画坛的审美趣味,使得吴道子绘画的正统性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无论从创作还是品评都可以看出,两宋对吴道子接受呈现渐趋式微状态,而绘画主题重心的变迁、文人品评标准的冲击、政治中心的转移及吴道子绘画传承链的断裂则是导致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
【图文】: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绢本墨笔,纵 44.3cm,横 580cm季迁收藏绘画形制上,《朝元仙仗图》带有明显的吴道子道释式的列帐阵其其用笔用线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线条的起收较重,中间运”之势。以至于后世将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归为吴道子《八 2-2)的摹本。代,《八十七神仙卷图》(局部),绢本水墨,纵 30cm,横 292cm,徐藏
二、宋代绘画创作对吴道子绘画的取舍仗图》(如图 2-1),明显依吴道子寺观壁画的稿本而成。 图 2-1:宋代,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绢本墨笔,纵 44.3cm,,横 580cm,(美)王季迁收藏首先,在绘画形制上,《朝元仙仗图》带有明显的吴道子道释式的列帐阵势。另外,从用线来看,其其用笔用线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线条的起收较重,中间运笔较快,有“吴带当风”之势。以至于后世将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归为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如图 2-2)的摹本。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629207
【图文】: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绢本墨笔,纵 44.3cm,横 580cm季迁收藏绘画形制上,《朝元仙仗图》带有明显的吴道子道释式的列帐阵其其用笔用线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线条的起收较重,中间运”之势。以至于后世将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归为吴道子《八 2-2)的摹本。代,《八十七神仙卷图》(局部),绢本水墨,纵 30cm,横 292cm,徐藏
二、宋代绘画创作对吴道子绘画的取舍仗图》(如图 2-1),明显依吴道子寺观壁画的稿本而成。 图 2-1:宋代,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绢本墨笔,纵 44.3cm,,横 580cm,(美)王季迁收藏首先,在绘画形制上,《朝元仙仗图》带有明显的吴道子道释式的列帐阵势。另外,从用线来看,其其用笔用线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线条的起收较重,中间运笔较快,有“吴带当风”之势。以至于后世将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归为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如图 2-2)的摹本。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新峰;;试论吴道子对山水画的贡献[J];齐鲁艺苑;2013年02期
2 陈佳;;论唐宋对吴道子绘画评价的分歧[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3期
3 赵伟;;吴道子与北岳庙壁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1期
4 刘世军;;吴道子《金桥图》创作时间考[J];艺术探索;2005年04期
5 潘天寿;吴道子的生平概况[J];美术研究;195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艳华;李公麟对吴道子画风的传承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天瑜;石家庄毗卢寺壁画画风源流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9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2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