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创作中虚实问题管见
发布时间:2020-04-16 12:13
【摘要】:“虚实”这一概念从《道德经》生发并引入中国画之后,成为中国画创作中绕不开的重要命题。历代诸多论者和画者在其著述及画论、题跋中对“虚实”均多有论说,这对于山水画创作意境的营造和对比统一画面极具指导价值。对于意境营造来说,客观具体的物象是“实”,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虚”,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产生意境。对于对比统一画面来说,可以先从整体来把握,用整体的虚实来统一画面,再在大的虚实中找虚实,找对比。本人通过对作品《林壑幽泉图》中虚实关系的处理,逐渐领会到在整体安排上要注意虚实在画面中的左右位置,大小变化,然后再在其中寻求变化。在局部的安排上注重“大实”处的虚实穿插,也要注重“大虚”处的虚实。在笔墨的表达上通过用笔的提按转折变化,整体的墨色浓淡层次布局体现画面虚实。也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疏密安排,让画面达到密处实,疏处虚的效果。这些体会启发我认识到虚实关系对于画面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显现出来的,通过改变虚实对比参照系,虚实关系也间接的影响画面的节奏。而且也意识到虚实的表达是笔与墨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文】:
也不可能只有实没有虚;还意识到画面中实处的美是由于虚的穿插,而虚处的美是在其对实的作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虚实的处理也是从这些方面展开的。第二节 虚实配合营造意境《现代美学体系》中对于意境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意境’,实际上就是超越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①可见意境本身是虚实结合作用下产生的,客观具体的物象是“实”,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虚”,二的有机结合才产生意境。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要如何到达,这也意境生成的重要一步。在山水画创作中,,这一步的生成需要画面虚与实相互作用。实画面中所画的画材,虚就是画面中的空白。虚与实互相作用,使画面既有真实的物象又有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画面就有“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就能给人启发与感受。可见虚实的处理要紧密的围绕意境的生成展开。以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为例(图 1-1),
云雾翻卷的方向,所以画面大面积都是“虚”。房屋显露,有冲破云烟之势。画面末段又以隐藏于虚中,以虚虚实实的画面布局打破了暗的自然变化。由于空白“虚”占据了画面喻为大片的白云,也可以比作为白云遮挡的画不下的空间和时间,画面空旷辽远之感就隐时现,使这些想象变的合理,更使幽远的处的存在,为意境中“无限空间和时间”提限的想象的意象存在的基础,也是感受生发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没有了“实”无限”画面一览无余,虚与实同时作用于画面,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629720
【图文】:
也不可能只有实没有虚;还意识到画面中实处的美是由于虚的穿插,而虚处的美是在其对实的作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虚实的处理也是从这些方面展开的。第二节 虚实配合营造意境《现代美学体系》中对于意境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意境’,实际上就是超越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①可见意境本身是虚实结合作用下产生的,客观具体的物象是“实”,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虚”,二的有机结合才产生意境。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要如何到达,这也意境生成的重要一步。在山水画创作中,,这一步的生成需要画面虚与实相互作用。实画面中所画的画材,虚就是画面中的空白。虚与实互相作用,使画面既有真实的物象又有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画面就有“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就能给人启发与感受。可见虚实的处理要紧密的围绕意境的生成展开。以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为例(图 1-1),
云雾翻卷的方向,所以画面大面积都是“虚”。房屋显露,有冲破云烟之势。画面末段又以隐藏于虚中,以虚虚实实的画面布局打破了暗的自然变化。由于空白“虚”占据了画面喻为大片的白云,也可以比作为白云遮挡的画不下的空间和时间,画面空旷辽远之感就隐时现,使这些想象变的合理,更使幽远的处的存在,为意境中“无限空间和时间”提限的想象的意象存在的基础,也是感受生发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没有了“实”无限”画面一览无余,虚与实同时作用于画面,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可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实关系[J];国画家;2007年02期
2 童中焘;“笔墨”与“中国水墨画”[J];新美术;1999年02期
3 于希宁;中国画笔墨的虚实[J];美术研究;198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倩雯;中国画的虚实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晓锋;“活眼”—黄宾虹山水画虚实关系的运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史美琴;中国山水画虚实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年
4 肖日增;论中国画的虚实[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建军;中国山水画中留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9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29720.html